模板及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52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板及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铝模板在国内的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使用铝模板进行施工。现有的铝模板通常设计有u型边肋,并在u型边肋上开设安装孔,通过销钉销片穿过两个边肋上的安装孔以连接两个边肋。而现有连接铝模板的方式中,为了保证两个铝模板连接的精度,两个铝模板边肋上开设的安装孔必须对齐设置,其增加了铝模板的加工难度。销钉销片属于可拆分的单独的较小的个体,在使用时容易不慎丢失,且销钉的夹紧面积小,在连接两个铝模板时,需要使用的销钉销片的数量多,从而降低铝模板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效率高且不用在铝模板上开孔的模板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边肋。所述边肋包括夹紧部和设于所述夹紧部上的抵持部;所述夹紧部上设有夹槽,所述夹槽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底板;所述抵持部具有端面和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抵持面垂直。

通过使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在夹具夹持于第一面和第二面时,使夹具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紧密结合,从而在夹具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自锁结构,以实现夹具与模板的高精度定位。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抵持面相对的第二抵持面;两个所述模板通过所述第二抵持面相互拼接。

使两个模板通过第二抵持面拼接,以便于模板的拼接。

一种模板系统,包括夹持装置和至少两块如上述所述的模板。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夹持于两个所述夹槽上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抵靠在两个所述第一抵持面上。

通过将上述模板应用至模板系统中,以使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相适配的夹持装置能夹持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上,以固定并精准定位至少两个模板。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分别贴合于一个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支点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分别贴合于另一个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支点部和所述第二支点部分别抵靠在两个所述模板的第一抵持面上。

通过将第一支点部抵靠在一个模板上的第一抵持面上,将第二支点部抵靠在相邻模板的第一抵持面上,以使夹持装置在夹持两个模板时,使模板在夹槽和第一抵持面上的受力均匀,以进一步提高两个模板拼接的稳固性。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并可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通过使第一连接部在第二连接部内移动,以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便于夹持装置夹紧或松开两个模板。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抵持于两个所述抵持部上。

通过使凸台抵持于两个抵持部上,以更进一步提高两个模板拼接的稳固性。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插接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插接件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内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通过在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内移动插接件的方式带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便于实现夹持装置夹紧或松开两个模板。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肋还设有相对所述夹槽设置的减重槽。

通过在边肋上设有与夹槽相对设置的减重槽,以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边肋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伸入两个所述边肋的所述连接孔内,以连接两个边肋。

通过在边肋上设置连接孔,并通过第一固定件伸入两个边肋上的连接孔以固定两个边肋,以在不适用夹持装置固定两个模板时,还可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两个模板,增加了模板连接的多样性。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以卡紧两个所述边肋。

通过将第二固定件插入安装孔内以使第一固定件卡紧两个边肋,进一步地提高了模板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模板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模板的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模板与夹持装置的截面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与模板分离时的状态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夹持装置夹持于夹紧部时的状态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插接件插设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内的状态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模板系统100

模板10

底板11

边肋12

夹紧部121

夹槽1211

第一面1211a

第二面1211b

抵持部122

第一抵持面1221

第二抵持面1222

连接孔1223

端面1224

减重槽12a

夹持装置20

第一夹持件21

第一夹持部211

第三面2111

第四面2112

第一支点部212

第一连接部213

第一通孔2131

第二夹持件22

第二夹持部221

第五面2211

第六面2212

第二支点部222

第二连接部223

第二通孔2231

凸台20a

插接件23

第一固定件30

第二固定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边肋所述边肋包括夹紧部和设于所述夹紧部上的抵持部;所述夹紧部上设有夹槽,所述夹槽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底板;所述抵持部具有端面和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抵持面垂直。

上述方案通过使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在夹具夹持于第一面和第二面时,使夹具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紧密结合,从而在夹具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自锁结构,以实现夹具与模板的高精度定位。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板系统,包括夹持装置和至少两块如上述所述的模板。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夹持于两个所述夹槽上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抵靠在两个所述第一抵持面上。

上述方案通过将上述模板应用至模板系统中,以使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相适配的夹持装置能夹持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上,以固定并精准定位至少两个模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系统100,包括至少两块模板10和夹持装置20。夹持装置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分别夹持于至少两块模板10上,以拼接两块模板10。

在一实施例中,模板10的数量为两块,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分别伸入两块模板10内,以将两块模板10夹紧。可以理解的是,模板10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模板10的数量还可为三块、四块或五块等。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模板10包括底板11和边肋12,边肋12包括夹紧部121和设于夹紧部121上的抵持部122,夹紧部121上设有夹槽1211,夹槽12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第二面1211b连接底板11。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分别夹持于不同模板10上的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并抵靠在不同模板10上的抵持部122,以将拼接多个模板10。

底板11上具有浇注面(图未示),以在多个模板10拼接后,多个浇注面围设形成浇注腔,以浇注混凝土。在一实施例中,底板11为长方形板,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底板11还可为其他形状不规格的板等。

边肋12设于底板11的边缘部位,两个模板10在边肋12处相互拼接。

在一实施例中,边肋12在第二抵持面1222处设有减重槽12a,以降低模板10的重量及减少模板10的材料使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夹紧部121靠近底板11设置,以使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在夹持于边肋12上时,需要深入至边肋12的深处,从而增加夹持装置20与边肋12夹持的稳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在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夹持于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上时,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与夹槽1211紧密结合,以在夹紧过程中利用摩擦力形成自锁结构,从而实现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的精准定位。

抵持部122具有连接于第一面1211a的第一抵持面1221,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抵靠在第一抵持面1221上,以在夹持装置20夹紧多个模板10时,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能从各个部位将模板10夹紧,以使模板10上各处受力均匀,从而增加模板10拼接的稳固性。

抵持部122具有与第一抵持面1221相对的第二抵持面1222,优选的,第二抵持面1222为平面,以在两个模板10拼接时,每一模板10上的第二抵持面1222相互贴合,以增加模板10连接的稳固性。

边肋12设有连接孔1223,模板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30。第一固定件30伸入两个边肋12的连接孔1223内,以连接两个边肋12。以在不适用夹持装置20固定两个模板10时,还可通过第一固定件30固定两个模板10,增加了模板10连接的多样性。

边肋12还具有端面1224,以在夹持装置20夹持两个所述模板10时,夹持装置20抵持于端面1224上。

在一实施例中,端面1224连接第一抵持面1221和第二抵持面1222,优选的,端面1224垂直于第一抵持面1221和第二抵持面1222,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端面1224还可成角度设于第一抵持面1221和第二抵持面1222之间。

进一步地,模板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40。第一固定件30设有安装孔,第二固定件40设于安装孔内以卡紧两个边肋12,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模板10连接的牢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0为销钉,第二固定件40为销片,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0和第二固定件40还可为锥套、螺丝等能将两个边肋12锁固的结构等。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夹持件21包括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一支点部212;第二夹持件22包括第二夹持部221和第二支点部222;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可分别夹持于两个夹槽1211上的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上;第一支点部212和第二支点部222可分别抵靠在两个第一抵持面1221上。以使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在夹持两个模板10时,使模板10在夹槽1211和第一抵持面1221上的受力均匀,以进一步提高两个模板10拼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211还包括第三面2111和第四面2112,第二夹持部221还包括第五面2211和第六面2212。在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夹持于不同模板10的夹槽1211内时,第三面2111和第四面2112贴合于一个模板10上的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上,第五面2211和第六面2212贴合于另一个模板10上的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上,以使第一夹持部211通过第三面2111和第四面2112与一个模板10的夹槽1211紧密结合,使第二夹持部221通过第五面2211和第六面2212与另一个模板10的夹槽1211紧密结合,从而增加连接的稳固性及精准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为与夹槽1211形状相适配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位三角形结构,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还可为锥形或其他不规格形状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点部212和第二支点部222为凸块结构,且第一支点部212和第二支点部222朝向第一抵持面1221的端面为与第一抵持面1221相适配的平面,以使第一支点部212和第二支点部222与第一抵持面1221接触时,各部分受力均匀,以防止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夹持多个模板10时出现晃动的问题。

第一夹持件21还包括第一连接部213,第二夹持件22还包括第二连接部223;第一连接部213设于第二连接部223内,并可在第二连接部223内移动,以使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的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多个模板10的夹紧或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3和第二连接部223为分离式结构,即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为相对的分离式结构。其中,第一连接部213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连接部223的横截面积,以使第一连接部213能插设于第二连接部223的内。

进一步地,夹持装置20还包括插接件23。第一连接部213设有第一通孔2131,第二连接部223设有与第一通孔213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231,插接件23依次插设于第二通孔2231和第一通孔2131内并带动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相互靠近或远离。在一实施例中,插接件23为楔形结构,以在插接件23在第一通孔2131和第二通孔2231内移动时,插接件23的宽度逐渐变宽,从而抵持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的侧壁而使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还可为交叉式结构,且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沿一铰接点(图未示)连接,以使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可沿铰接点转动而将多个模板10固定。在插接件23插入第一通孔2131和第二通孔2231内后,压迫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沿铰接点转动并抵持于多个模板10上,形成以杠杆受力的方式对模板10进行固定,从而增加模板10连接的稳固性。

第一连接部213或第二连接部223上设有凸台20a。凸台20a抵持于两个抵持部122上,以进一步从不同部位将多个边肋12压紧。

请参阅图5、图6和图7,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操作流程如下:在模板10拼接过程中,将多个模板10上的边肋12相互贴合,沿第一通孔2131和第二通孔2231向外抽出插接件23以使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分离。

然后,将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221分别夹持于多个模板10上的夹槽1211内,并使第一支点部212和第二支点部222抵靠在多个模板10上的抵持部122上,此时凸台20a抵靠在两个抵持部122上。

最后,向第一通孔2131和第二通孔2231内移动插接件23,以压迫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的内壁而使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相互靠近以夹紧多个模板10。

上述方案通过使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在夹具夹持于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时,使夹具与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紧密结合,从而在夹具与第一面1211a和第二面1211b的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自锁结构,以实现夹具与模板10的高精度定位。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边肋;

所述边肋包括夹紧部和设于所述夹紧部上的抵持部;

所述夹紧部上设有夹槽,所述夹槽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底板;

所述抵持部具有端面和第一抵持面;

所述第一抵持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抵持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抵持面相对的第二抵持面;

两个所述模板通过所述第二抵持面相互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肋在所述第二抵持面处还设有减重槽。

4.一种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块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模板;

夹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

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夹持于两个所述夹槽上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

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抵靠在两个所述第一抵持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和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三面和第四面;

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分别贴合于一个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部和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支点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五面和第六面;

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分别贴合于另一个所述模板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

所述第一支点部和所述第二支点部分别抵靠在两个所述模板的第一抵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并可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凸台;

所述凸台抵持于两个所述抵持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插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所述插接件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内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件;

所述边肋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伸入两个所述边肋的所述连接孔内,以连接两个边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以卡紧两个所述边肋。

技术总结
一种模板,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的边肋所述边肋包括夹紧部和设于所述夹紧部上的抵持部;所述夹紧部上设有夹槽,所述夹槽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面连接所述底板;所述抵持部具有端面和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抵持面垂直。还涉及一种模板系统。通过使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在夹具夹持于第一面和第二面时,使夹具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紧密结合,从而在夹具与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自锁结构,以实现夹具与模板的高精度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辉;曾政;李坚;李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8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