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自行车是一种优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工具。相比于普通的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在驱动方式上有明显区别、它可以仅在主动踩踏时电机输出动力以辅助骑行。因而电动助力自行车具有较强的自主判断能力,这种自主判断能力得益于电动助力自行车上的行车电脑即控制器。

电动助力自行车辅助骑行的动力来自充电电源,较为常见的是电池装配结构为可拆装使式结构,电池设置在坐垫后部区域、或者设置在车架上倾斜的主管的底端区域。现有技术中电池与车架结合的设计思路非常普遍,这就导致卸载电池、装配电池所需空间与车架结构交集,拆装电池会受到车架的干涉。在电池设置在坐垫后部区域的结构中,例如2020年6月5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11232104a的专利名称为“具有防漏电的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中国专利中记载的存储箱3中的电源4位于坐垫后部区域;电池以抽拉方式脱离装配状态,在此后受到车架后部的后轮上方的载物架的遮挡或者来自坐垫的遮挡,需要以扭动电池方式绕开遮挡区域才能实现卸载电池,而在安装时同样需要扭动电池,使得电池的一端伸入到安装区域,最后径直地用力推入电池。在电池设置在车架上倾斜的主管的底端区域结构中,拆装电池也会受到车架的遮挡,主要是来自车架上的横梁,横梁所处位置刚好是电池拆装过程中运动必经的区域,因此,电池拆装时必须让电池以倾斜姿态进入横梁和主管之间的区域后再调整姿态,逐步地对接电池与车架的各个连接部位,拆装过程极为不便。

造成现有技术中电池拆装不变的原因在于拆装电池时电池的运动路径经过车架的某些部位所在区域。这种结构缺陷产生的原因是现有技术中电池在车架上的惯常的装配结构,电池的拆卸方向保持在车架的上方、例如骑行状态下所处的竖直方向上,该拆装方向的设计思路一直制约了电池拆装操作的简易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拆装电池不受车架的部件的阻碍,由此得到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设有座管、上叉、下叉,所述座管的一端与上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座管的另一端与下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叉的另一端与下叉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还设有车载双电池部件,所述车载双电池部件包括载物座、连接板和电池本体,所述座管上设有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朝向上叉和下叉所在位置,所述载物座固定安装在座管上且位于安装平面所在部位,所述载物座上设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着座管笔直分布,所述载物座上设有转轴和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整体呈弧形,所述导向孔的圆心位于转轴的中心线上,所述连接板的一面设有两个连接电池本体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的端部相向而对,所述连接板的另一面设有导向柱和限位套,所述导向柱嵌入在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柱与载物座之间以滑动摩擦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转轴插入在限位套内,所述转轴与限位套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与载物座之间还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连接板并且一端拧入在转轴中,所述连接板以摆动方式活动安装在载物座上,所述电池本体的一侧设有对应安装槽的快装凸起,所述快装凸起的两侧设有对应连接凸起的滑槽,所述电池本体通过连接凸起嵌入到滑槽内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车载双电池部件设有两个电池本体。

连接板在载物座上以摆动方式运动,摆动后可以带动电池本体朝向车架的侧方即在垂直骑行方向的方向上,由于车架在此区域不受遮挡或者干扰,所以当电池本体随着连接板摆动朝向车架的侧方时可自由方便的拆装电池本体,由此,保证拆装电池不受车架的部件的阻碍。

载物座、连接板之间的主要连接部位有两处,一处是以转轴插入在限位套内、转轴与限位套活动连接,另一处是导向柱嵌入在导向孔内、导向柱与载物座之间以滑动摩擦方式活动连接。转轴与限位套之间的活动连接程度可以达到限位套可相对于转轴自由转动;而导向柱与载物座之间的活动连接程度受限于导向柱与载物座之间紧密连接,需要克服导向柱与载物座之间较大的摩擦力才能促使导向柱在导向孔内沿着孔壁运动,进而形成较为稳固的阻尼连接状态,使得连接板在载物座上的摆动运动需要施以较大的外力,那样可以保证电池本体位于车架内部时不易朝向车架外侧,连接板与载物板之间的位置不能轻易改变。

为了限制连接板在载物座上的摆动范围,所述载物座上设有转轴的该面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板设有导向条的该面设有挡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挡块的运动范围内。通过限位块阻挡了连接板的运动路径,使得连接板在载物座上的摆动范围受到限制。

为了能让连接板与载物座之间位置关系较为牢固,所述连接板在设有导向柱的该面还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呈弧形,所述导向条固定在导向柱上,所述载物座位于导向条和连接板之间且被导向条和连接板夹持。通过导向条和连接板夹持的夹持作用,使得连接板与载物座之间的形成稳定的阻尼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载物座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孔连通,所述导向槽呈弧形,所述导向条嵌入在导向槽内。进一步限制连接板在载物座上的摆动范围。

为了提高安装的牢固程度,所述载物座上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位于转轴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连接板位于载物座和垫板之间,所述螺栓还穿过垫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具有从车架侧方拆装电池的技术效果,最大程度避免了车架对电池拆装的阻碍,侧方拆装电池还符合骑行人员的使用习惯,进而提高了骑行人员拆装电池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载物座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连接板的立体图;

图7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载物座与连接板组装后的使用状态图ⅰ;

图8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载物座与连接板组装后的使用状态图ⅱ;

图9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载物座与连接板组装后的使用状态图ⅲ;

图10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载物座与连接板组装后的使用状态图ⅳ;

图11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电池本体的主视图;

图12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电池本体的立体图;

图13为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0、13所示,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设有座管1、上叉2、下叉3、车载双电池部件。座管1的一端与上叉2的一端固定连接,座管1的另一端与下叉3的一端固定连接,上叉2的另一端与下叉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座管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并且其中一个角为圆角,因而在座管1的一侧形成一个平面结构的安装平面4,安装平面4朝向上叉2和下叉3所在位置。

车载双电池部件包括载物座5、连接板6和电池本体7。如图1、2、3、7、8、9所示,载物座5其主体为板状结构,在载物座5在主体部位一侧设有护板8。载物座5主体固定安装在座管1上且位于安装平面4所在部件。载物座5上设有两个连接板6,两个连接板6沿着座管1笔直分布。

载物座5在其主体部位的同一面处设有对应于连接板6的转轴9、导向孔10、垫板11、限位块12,载物座5在其主体部位的另一面处设有导向槽13。导向孔10和导向槽13都整体呈弧形,其的圆心刚好都位于转轴9的中心线上。导向孔10位于载物座5的一面处、导向槽13位于载物座5的另一面处。导向孔10的宽度要小于导向槽13的宽度。导向孔10和导向槽13连通,因而载物座5在导向孔10和导向槽13出的通孔部位的横截面呈凸形。导向孔10仅分布在载物座5内,导向孔10为通孔结构、其内部只有通过两端开口与外界连通;导向槽13内部不仅通过两端开口与外界连通,导向槽13一侧在安装座的侧面形成开口,使得导向槽13内部还可以通过位于安装座侧面的开口与外部连通。垫板11整体呈l形,它的一端固定在载物座5上、垫板11的另一端覆盖在转轴9的一端,垫板11与转轴9之间间隔分开,这样垫板11上刚好有一端位于转轴9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上。限位块12凸出在载物座5表面,并且最终伸入到连接板6的运动范围内。

如图4、5、6、7、8、9、13所示,在连接板6的一面处设有两个连接电池本体7的连接凸起14,连接凸起14的横截面呈倒立的l形,两个连接凸起14之间呈平行的位置关系并且两个连接凸起14的端部相向而对。在连接板6的另一面处设有导向柱15、导向条16、限位套17、挡块18。导向条16呈弧形,导向条16固定在导向柱15上,导向柱15固定在连接板6上,导向条16通过导向柱15固定在连接板6上。限位套17用于套在转轴9上,在转轴9插入限位套17后连接板6的一端刚好位于载物座5和垫板11之间,再通过一根螺栓固定两者,螺栓穿过垫板11、穿过连接板6后拧入在转轴9内部。连接板6位于载物座5和垫板11之间。由于连接板6在限位套17处于载物座5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因此,连接板6和载物座5在转轴9与限位套17连接部位可以转动自如。导向柱15穿过导向孔10以及导向槽13,导向条16嵌入在导向槽13内。载物座5位于导向条16和连接板6之间且被导向条16和连接板6夹持。导向柱15与载物座5之间以滑动摩擦方式活动连接,导向条16也与载物座5以滑动摩擦方式活动连接,这两处的连接程度要比连接板6和载物座5在转轴9与限位套17处的连接程度紧密很多,从而使得连接板6在载物座5上获得摆动运动的特征外两者之间存在阻尼连接的特征,即可驱动连接板6在载物座5上摆动运动,但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由于导向孔10是完整的通孔结构,所以导向柱15只能在导向孔10内运动;导向槽13的一侧为敞开结构,所以导向条16可以沿着导向槽13伸出到载物座5的一侧。挡块18以间隔较大的方式分开设置在连接板6上,在连接板6在载物座5上运动时挡块18会碰到限位块12,这样连接板6的摆动范围就被限位块12限制。

如图11、12所示,电池本体7的一侧设有对应安装槽的快装凸起19,所述快装凸起19的两侧设有对应连接凸起14的滑槽20,电池本体7通过连接凸起14嵌入到滑槽20内安装在连接板6上。每个连接板6上安装一个电池本体7,这样车载双电池部件上就设有两个电池本体7。

如图10、13所示,电池本体7安装在连接板6上后,用力推动电池本体7朝着载物座5设有护板8的该侧运动,直至电池本体7位于上叉2的正下方。当需要拆卸电池时,用力扳动电池本体7,促使电池本体7朝着车架的一侧即垂直于车辆骑行方向的方向上运动,连接板6相对于载物座5摆动后电池本体7朝向了不受阻的开阔的区域,那样就可以轻松地将电池本体7脱离于连接板6。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该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设有座管(1)、上叉(2)、下叉(3),所述座管(1)的一端与上叉(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座管(1)的另一端与下叉(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叉(2)的另一端与下叉(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还设有车载双电池部件,所述车载双电池部件包括载物座(5)、连接板(6)和电池本体(7),所述座管(1)上设有安装平面(4),所述安装平面(4)朝向上叉(2)和下叉(3)所在位置,所述载物座(5)固定安装在座管(1)上且位于安装平面(4)所在部位,所述载物座(5)上设有两个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沿着座管(1)笔直分布,所述载物座(5)上设有转轴(9)和导向孔(10),所述导向孔(10)整体呈弧形,所述导向孔(10)的圆心位于转轴(9)的中心线上,所述连接板(6)的一面设有两个连接电池本体(7)的连接凸起(14),所述连接凸起(14)的端部相向而对,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面设有导向柱(15)和限位套(17),所述导向柱(15)嵌入在导向孔(10)内,所述导向柱(15)与载物座(5)之间以滑动摩擦方式活动连接,所述转轴(9)插入在限位套(17)内,所述转轴(9)与限位套(17)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6)与载物座(5)之间还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连接板(6)并且一端拧入在转轴(9)中,所述连接板(6)以摆动方式活动安装在载物座(5)上,所述电池本体(7)的一侧设有对应安装槽的快装凸起(19),所述快装凸起(19)的两侧设有对应连接凸起(14)的滑槽(20),所述电池本体(7)通过连接凸起(14)嵌入到滑槽(20)内安装在连接板(6)上,所述车载双电池部件设有两个电池本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座(5)上设有转轴(9)的该面上还设有限位块(12),所述连接板(6)设有导向条(16)的该面设有挡块(18),所述限位块(12)位于挡块(18)的运动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在设有导向柱(15)的该面还设有导向条(16),所述导向条(16)呈弧形,所述导向条(16)固定在导向柱(15)上,所述载物座(5)位于导向条(16)和连接板(6)之间且被导向条(16)和连接板(6)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座(5)上设有导向槽(13),所述导向槽(13)与导向孔(10)连通,所述导向槽(13)呈弧形,所述导向条(16)嵌入在导向槽(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座(5)上设有垫板(11),所述垫板(11)位于转轴(9)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连接板(6)位于载物座(5)和垫板(11)之间,所述螺栓还穿过垫板(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它设有座管、上叉、下叉,所述座管的一端与上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座管的另一端与下叉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叉的另一端与下叉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还设有车载双电池部件。电动助力车自行车用双电池车架具有从车架侧方拆装电池的技术效果,最大程度避免了车架对电池拆装的阻碍,侧方拆装电池还符合骑行人员的使用习惯,进而提高了骑行人员拆装电池的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婷婷;施志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星月欧飞电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7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0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