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包装用mylar膜及mylar膜包装结构,属于电芯包装用mylar膜领域。
背景技术:
2.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汽车、船舶及储能等领域,由于化石能源的污染性和不可再生性,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动力锂离子电池将会得到迅速发展,市场需求大幅增长,mylar膜是用于电芯入壳前贴护卷芯外的组件。
3.现有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由于mylar正反面都为平面,注液及老化过程中电解液都集中在底部,虹吸及浸润都只能从底部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芯包装用mylar膜及mylar膜包装结构,目的在于:该mylar膜及mylar膜包装结构,提高了锂电池注液效率,并改善了电芯浸润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包括片状的膜体,所述膜体的两面分别为膜体正面和膜体反面,所述膜体反面分布多个向膜体厚度方向凹陷的引流腔,所述引流腔在所述膜体正面上形成凸起,所有所述引流腔均设在所述膜体反面上。
6.进一步的是,为了使该mylar膜加工引流腔简单方便,所述引流腔纵截面为u形,横截面为圆形。
7.进一步的是,为了方便该mylar膜与电芯贴合安装,所述膜体为长方形,所述膜体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设置两个用于焊接正负电极的电极预留孔,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呈一条直线分布在膜体宽度方向上。
8.进一步的是,为了使该mylar膜不影响注液和排气工序,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之间设置注液孔和排气孔。
9.进一步的是,为了使电芯能够广泛接触引流腔,提高电芯浸润效果,缩短注液工艺时间,所述膜体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由多个所述引流腔组成的引流腔矩阵,两个所述引流腔矩阵均为6x7矩阵排列方式。
10.进一步的是,为了使电芯在装入锂电池外壳体时,能够有效保护电芯,所述膜体厚度为0.1
‑
0.25mm。
11.进一步的是,为了使引流腔能够更好的缓存电解液,所述引流腔直径为0.5
‑
4mm,所述引流腔在所述膜体正面上形成的凸起高度为0.1
‑
0.2mm。
1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带有该mylar膜的mylar膜包装结构,所述膜体包裹电芯,所述膜体的膜体反面贴合电芯。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电芯包装用mylar膜及mylar膜包装结构,提高了锂电池注液效率,并改善了电芯浸润效果,该mylar膜大面设置许多引流腔,注液时,由于电芯大面设有引流腔,可以缓存电解液,电解液可以从各个方向扩散并浸润,缩短注液工艺时间。
15.2.所述引流腔纵截面为u形,横截面为圆形,使该mylar膜加工引流腔简单方便。
16.3.所述膜体为长方形,所述膜体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设置两个用于焊接正负电极的电极预留孔,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呈一条直线分布在膜体宽度方向上,方便该mylar膜与电芯贴合安装。
17.4.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之间设置注液孔和排气孔,使该mylar膜不影响注液和排气工序。
18.5.所述膜体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由多个所述引流腔组成的引流腔矩阵,两个所述引流腔矩阵均为6x7矩阵排列方式,使电芯能够广泛接触引流腔,提高电芯浸润效果,缩短注液工艺时间。
19.6.所述膜体厚度为0.1
‑
0.25mm,使电芯在装入锂电池外壳体时,能够有效保护电芯。
20.7.所述引流腔直径为0.5
‑
4mm,所述引流腔在所述膜体正面上形成的凸起高度为0.1
‑
0.2mm,使引流腔能够更好的缓存电解液。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mylar膜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mylar膜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mylar膜包装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mylar膜包装结构纵向剖视的部分放大图。
25.图中:1、膜体;1
‑
1、膜体正面;1
‑
2、膜体反面;1
‑2‑
1、引流腔;1
‑
3、电极预留孔;1
‑
4、注液孔;1
‑
5、排气孔;2、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7.如图1
‑
4所示的一种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包括片状的膜体1,所述膜体1的两面分别为膜体正面1
‑
1和膜体反面1
‑
2,所述膜体反面1
‑
2分布多个向膜体1厚度方向凹陷的引流腔1
‑2‑
1,所述引流腔1
‑2‑
1在所述膜体正面1
‑
1上形成凸起,所有所述引流腔1
‑2‑
1均设在所述膜体反面1
‑
2上。
28.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引流腔1
‑2‑
1纵截面为u形,横截面为圆形。
29.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膜体1为长方形,所述膜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设置两个用于焊接正负电极的电极预留孔1
‑
3,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1
‑
3呈一条直线分布在膜体1宽度方向上。
30.基于以上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1
‑
3之间设置注液孔1
‑
4和排气孔1
‑
5。
31.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膜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由多个所述引流腔1
‑2‑
1组成的引流腔矩阵,两个所述引流腔矩阵均为6x7矩阵排列方式。
32.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膜体1厚度为0.2mm。
33.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引流腔1
‑2‑
1直径为0.5
‑
4mm,所述引流腔1
‑2‑
1在所述膜体正面1
‑
1上形成的凸起高度为0.1
‑
0.2mm。
3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带有该mylar膜的mylar膜包装结构,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膜体1包裹电芯,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1
‑
3对应电芯两电极位置,所述膜体1的膜体反面1
‑
2贴合电芯2。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的膜体(1),所述膜体(1)的两面分别为膜体正面(1
‑
1)和膜体反面(1
‑
2),所述膜体反面(1
‑
2)分布多个向膜体(1)厚度方向凹陷的引流腔(1
‑2‑
1),所述引流腔(1
‑2‑
1)在所述膜体正面(1
‑
1)上形成凸起,所有所述引流腔(1
‑2‑
1)均设在所述膜体反面(1
‑
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腔(1
‑2‑
1)纵截面为u形,横截面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1)为长方形,所述膜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设置两个用于焊接正负电极的电极预留孔(1
‑
3),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1
‑
3)呈一条直线分布在膜体(1)宽度方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极预留孔(1
‑
3)之间设置注液孔(1
‑
4)和排气孔(1
‑
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由多个所述引流腔(1
‑2‑
1)组成的引流腔矩阵,两个所述引流腔矩阵均为6x7矩阵排列方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1)厚度为0.1
‑
0.2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腔(1
‑2‑
1)直径为0.5
‑
4mm,所述引流腔(1
‑2‑
1)在所述膜体正面(1
‑
1)上形成的凸起高度为0.1
‑
0.2mm。8.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
‑
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包装用的mylar膜的mylar膜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1)包裹电芯(2),所述膜体(1)的膜体反面(1
‑
2)贴合电芯(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包装用mylar膜,包括片状的膜体(1),所述膜体(1)的两面分别为膜体正面(1
技术研发人员:张男 唐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7
技术公布日:2021/9/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