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的封口方式多采用侧边封口。而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位于电池侧边的部分极易发生开裂现象;并且底部外侧边容易折起,进而割破隔膜,导致电芯损坏,给电芯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能够避免割破隔膜,避免封口处裸露,提高安全性能。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包括底面、第一大面、第二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弯折部和第二侧面弯折部;在所述底面的两个长边分别连接第一大面和第二大面的底边,在所述第一大面和/或第二大面的侧边分别设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一侧面的侧边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在所述第二侧面的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所述底面、第一大面、第二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弯折部和第二侧面弯折部的连接处弯折后包覆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绝缘壳。
5.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一侧边分别连接至第一大面的两个侧边,在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封口时设备只需要从单侧引导,机构更易实现,提高操作便捷性。
6.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一侧边分别连接至第二大面的两个侧边,在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封口时设备只需要从单侧引导,机构更易实现,提高操作便捷性。
7.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边连接至第一大面的侧边,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边连接至第二大面的侧边,且该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位置相反;在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
8.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边连接至第二大面的侧边,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边连接至第一大面的侧边,且该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位置相反;在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
9.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面宽度大于底面的短边;所述第二侧面宽度大于底面的短边。
10.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侧面折弯部宽度小于底面短边的1/3,但第一侧面折弯部宽度大于8mm;所述第二侧面折弯部宽度小于底面短边的1/3,但第一侧面折弯部宽度大于8mm。保证与大面一定的重合,避免对大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11.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底面上设置有设置有电解液通孔。保证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12.进一步的是,在所述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电解液通孔,多个电解液通孔呈阵列式排布在底面上,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13.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将绝缘片封口连接处通向大面,并通过弯折部进行贴合,保证与大面有一定的重合,使侧面绝缘效果更佳,侧边不易开裂,底部外侧(宽度方向)不会折起,避免割破隔膜,避免封口处裸露,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20.其中,1是底面,2是第一大面,3是第二大面,4是第一侧面,5是第二侧面,6是第一侧面弯折部,7是第二侧面弯折部,8是电解液通孔,9是绝缘壳。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2.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
‑
图5所示,一种动力电池的绝缘片结构,包括底面1、第一大面2、第二大面3、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第一侧面弯折部6和第二侧面弯折部7;在所述底面1的两个长边分别连接第一大面2和第二大面3的底边,在所述第一大面2和/或第二大面3的侧边分别设置第一侧面4和第二侧面5,在所述第一侧面4的侧边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6,在所述第二侧面5的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7;所述底面1、第一大面2、第二大面3、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第一侧面弯折部6和第二侧面弯折部7的连接处弯折后包覆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绝缘壳9。
2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侧面4和第二侧面5的一侧边分别连接至第一大面2的两个侧边,在所述第一侧面4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6,在所述第二侧面5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7。封口时设备只需要从单侧引导,机构更易实现,提高操作便捷性。
2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面4和第二侧面5的一侧边分别连接至第二大面3的两个侧边,在所述第一侧面4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6,在所述第二侧面5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7。封口时设备只需要从单侧引导,机构更易实现,提高操作便捷性。
2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面4的一侧边连接至第一大面2的侧边,所述第二侧面5的一侧边连接至第二大面3的侧边,且该第一侧面4与第二侧面5位置相反;在所述第一侧面4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6,在所述第二侧面5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7。
2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4,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侧面4的一侧边连接至第二大
面3的侧边,所述第二侧面5的一侧边连接至第一大面2的侧边,且该第一侧面4与第二侧面5位置相反;在所述第一侧面4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一侧面弯折部6,在所述第二侧面5的另一侧边处设置有第二侧面弯折部7。
2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1,所述第一侧面4宽度大于底面1的短边;所述第二侧面5宽度大于底面1的短边。
2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2,所述第一侧面4折弯部宽度小于底面1短边的1/3,但第一侧面4折弯部宽度大于8mm;所述第二侧面5折弯部宽度小于底面1短边的1/3,但第一侧面4折弯部宽度大于8mm。保证与大面一定的重合,避免对大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2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3,在所述底面1上设置有设置有电解液通孔8。保证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30.优选的,在所述底面1上设置有多个电解液通孔8,多个电解液通孔8呈阵列式排布在底面1上,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3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32.所述底面1、第一大面2、第二大面3、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第一侧面弯折部6和第二侧面弯折部7的连接处弯折后包覆成一个顶部开口的绝缘壳9,第一侧面弯折部6和第二侧面弯折部7贴敷在第一大面2和/或第二大面3,将所述绝缘壳9包裹在电芯外围。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