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引流插板及多电芯堆叠结构,属于方形电池内部电芯堆叠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2.方形电池凭借其内阻小、循环寿命长、封装可靠度高、耐受性好、成组相对简单、系统能量效率高等优势,已牢牢占据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首位: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圆柱、软包、方形锂电池产量分别为13.92gwh、21.64gwh、28.14gwh,占比分别为21.85%、33.97%、44.17%。
3.现有方形电池内部多电芯堆叠结构的多电芯直接进行堆叠,注液及老化过程中电解液都集中在底部,虹吸及浸润都只能从底部进行,多电芯之间没有缝隙,多电芯中间位置的浸润过程非常缓慢,电解液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芯引流插板,目的在于:该电芯引流插板及多电芯堆叠结构,使电解液的浸润改善持续在方形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保证方形电池内部电芯各部分电解液均匀分布。
5.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电芯引流插板,包括板状的插板,所述插板内至少设置一条贯穿插板的且呈一条直线的主干孔,所述主干孔轴线平行于所述插板的大面平面,所述主干孔垂直投影在插板的大面上的投影位置至少设置一个贯穿插板厚度方向并与该位置的主干孔连通的引流孔。
6.进一步的是,为了使电芯与电芯之间有足够的引流通道,提高该插板的引流效果,所述插板内均匀分布至少两条所述主干孔,所有所述主干孔均相互平行。
7.进一步的是,为了适应方形电池的形状特点,提交该插板的引流效果,所述插板的大面为矩形,所述主干孔与该矩形板四个侧边中的两条侧边平行。
8.进一步的是,为了使电芯与电芯之间有足够的引流通道,提高该插板的引流效果,所述主干孔在所述插板上均匀间隔设置十二条,每条所述主干孔垂直投影在插板的大面上的投影位置均设置九个贯穿插板厚度方向并与该位置的主干孔连通的引流孔。
9.进一步的是,为了使该插板的主干孔和引流孔能够达到较好的通过性,所述插板厚度为2
‑
5mm,所述引流孔直径为0.5
‑
1mm,所述主干孔直径为0.5
‑
2mm。
10.进一步的是,所述插板材质可以选用mylar及其他材质,需要满足耐电解液,耐一定高温,电绝缘等。
11.一种带有上述的电芯引流插板的多电芯堆叠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电芯和至少一个插板,两两相邻电芯之间均夹设一个所述插板,所述主干孔伸长方向与所述电芯伸长方向相同。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电芯引流插板及多电芯堆叠结构,使电解液的浸润改善持续在方形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保证方形电池内部电芯各部分电解液均匀分布,注液时,电解液可以通过主干孔下流并对两侧进行引流扩散,注液完成后,底部电解液通过插板贯穿的主干孔虹吸、扩散引流,与主干孔相连的引流孔将虹吸上的电解液进行两侧扩散。
14.2.所述插板内均匀分布至少两条所述主干孔,所有所述主干孔均相互平行,使电芯与电芯之间有足够的引流通道,提高该插板的引流效果。
15.3.所述插板为矩形板,所述主干孔与该矩形板四个侧边中的两条侧边平行,适应方形电池的形状特点,提交该插板的引流效果。
16.4.所述主干孔在所述插板上均匀间隔设置十二条,每条所述主干孔垂直投影在插板的大面上的投影位置均设置九个贯穿插板厚度方向并与该位置的主干孔连通的引流孔,使电芯与电芯之间有足够的引流通道,提高该插板的引流效果。
17.5.所述插板厚度为2
‑
5mm,所述引流孔直径为0.5
‑
1mm,所述主干孔直径为0.5
‑
2mm,使该插板的主干孔和引流孔能够达到较好的电解液通过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电芯堆叠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板整体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板纵剖视图。
21.图4是图3中a
‑
a向剖视图的部分放大视图。
22.图中:1、插板;1
‑
1、主干孔;1
‑
2、引流孔;2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4.如图1
‑
4所示的一种电芯引流插板,包括板状的插板1,所述插板1内至少设置一条贯穿插板1的且呈一条直线的主干孔1
‑
1,所述主干孔1
‑
1轴线平行于所述插板1的大面平面,所述主干孔1
‑
1垂直投影在插板1的大面上的投影位置至少设置一个贯穿插板1厚度方向并与该位置的主干孔1
‑
1连通的引流孔1
‑
2。
25.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插板1内均匀分布至少两条所述主干孔1
‑
1,所有所述主干孔1
‑
1均相互平行。
26.所述插板1的大面为矩形,所述主干孔1
‑
1与该矩形板四个侧边中的两条侧边平行。
27.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主干孔1
‑
1在所述插板1上均匀间隔设置十二条。
28.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每条所述主干孔1
‑
1垂直投影在插板1的大面上的投影位置均设置九个贯穿插板1厚度方向并与该位置的主干孔1
‑
1连通的引流孔1
‑
2。
29.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插板1厚度为3mm。
30.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引流孔1
‑
2直径为1mm。
31.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主干孔1
‑
1直径为2mm。
32.基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述插板1材质选用mylar材质。
33.一种带有上述电芯引流插板的多电芯堆叠结构,包括两个电芯2和一个插板1,两电芯之间夹设一个所述插板1,所述主干孔1
‑
1伸长方向与所述电芯2伸长方向相同。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引流插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的插板(1),所述插板(1)内至少设置一条贯穿插板(1)的且呈一条直线的主干孔(1
‑
1),所述主干孔(1
‑
1)轴线平行于所述插板(1)的大面平面,所述主干孔(1
‑
1)垂直投影在插板(1)的大面上的投影位置至少设置一个贯穿插板(1)厚度方向并与该位置的主干孔(1
‑
1)连通的引流孔(1
‑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引流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内均匀分布至少两条所述主干孔(1
‑
1),所有所述主干孔(1
‑
1)均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引流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为矩形板,所述主干孔(1
‑
1)与该矩形板四个侧边中的两条侧边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引流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孔(1
‑
1)设置十二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引流插板,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主干孔(1
‑
1)垂直投影在插板(1)的大面上的投影位置均设置九个贯穿插板(1)厚度方向并与该位置的主干孔(1
‑
1)连通的引流孔(1
‑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引流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厚度为2
‑
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引流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1
‑
2)直径为0.5
‑
1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引流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孔(1
‑
1)直径为0.5
‑
2mm。9.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
‑
8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引流插板的多电芯堆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电芯(2)和至少一个插板(1),两两相邻电芯之间均夹设一个所述插板(1),所述主干孔(1
‑
1)伸长方向与所述电芯(2)伸长方向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引流插板及多电芯堆叠结构,包括板状的插板,所述插板内至少设置一条贯穿插板的且呈一条直线的主干孔,所述主干孔轴线平行于所述插板的大面平面,所述主干孔垂直投影在插板的大面上的投影位置至少设置一个贯穿插板厚度方向并与该位置的主干孔连通的引流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电芯引流插板的多电芯堆叠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电芯和至少一个插板,两两相邻电芯之间均夹设一个所述插板,所述主干孔伸长方向与所述电芯伸长方向相同。该电芯引流插板及多电芯堆叠结构,使电解液的浸润改善持续在方形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保证方形电池内部电芯各部分电解液均匀分布。分电解液均匀分布。分电解液均匀分布。
技术研发人员:张男 张万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7
技术公布日:2021/9/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