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设计摩托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旋踏板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飞旋踏板开关机构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已知摩托车(如传统速克达机车)的飞旋踏板大多为无机构自动收折,只有自动展开,故在乘客下车时常需要用手或脚碰触左右飞旋踏板后才能使其收起,姿势既不优美且不符合人体工学,另外停车时也容易遗忘收折踏板,在停车密集的场所,牵车出来时容易碰到邻车,甚至碰到人员小腿,造成不便不适。
申请号为201821138817.5、名称为踏板控制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通过手柄控制踏板收折的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的问题。但也存在这一些不足,如控制踏板收折的手动控制单元的结构(采用棘爪的配合结构)比较复杂,长时间使用后配合的齿也较容易磨损等,稳定性较差,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飞旋踏板开关机构以及具有该飞旋踏板开关机构的摩托车。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飞旋踏板开关机构,包括手动控制单元、脚踏单元以及连接手动控制单元和脚踏单元的连接线,所述脚踏单元具有能够自动展开的脚踏板,所述手动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座、手柄支架以及卡接配合件,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机架上,所述手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并铰接于固定座上;所述卡接配合件铰接于固定座上并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且在第一位置下,所述卡接配合件具有竖向设置的提拉导向槽、连通提拉导向槽的卡槽以及连通卡槽的侧向出料通道;所述手柄支架上还设有卡接头,所述手柄支架在固定座上的向上摆动能够带动卡接头上移至进入卡接配合件的提拉导向槽,并在提拉导向槽的导向下卡接配合至卡槽内,所述连接线在手柄支架的驱动下进行提拉而驱动脚踏单元的脚踏板收折并保持;所述手柄支架在外力作用下下压时,驱动卡接配合件摆动而使侧向出料通道朝下,进而使手柄支架的卡接头从侧向出料通道脱离卡接配合件,脚踏板失去连接线的提拉而自动展开。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作用于卡接配合件上,以使得卡接配合件保持在第一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保持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扭簧套接于卡接配合件的铰接轴上,其中一支臂连接固定座,另一支臂连接卡接配合件,所述卡接配合件在第一扭簧的扭力作用下抵接于限位柱上而实现保持在第一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支架具有二对立设置的连接板,所述固定座位于二连接板之间,铰接手柄支架和固定座的铰接轴同时穿过二连接板和位于二连接板之间的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接于手柄支架的铰接轴上,其中一支臂连接固定座,另一支臂连接手柄支架,并对手柄支架施加一朝下的扭力。
一种摩托车,至少包括上述所述的飞旋踏板开关机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提拉手柄支架控制脚踏单元的脚踏板进行收折后,通过铰接在固定座上的卡接配合件进行配合定位,解除提拉时,也只要外力作用于手柄支架上下压,通过卡接配合件的摆动实现让位,即卡接配合件摆动而使侧向出料通道朝下,手柄支架的卡接头从侧向出料通道脱离卡接配合件;卡接配合件全程根据手柄支架的动作进行自适应的变化位置,无需人为控制。结构上得到极大的简化,且使用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飞旋踏板开关机构装配至机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飞旋踏板开关机构的手动控制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手动控制单元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所示为手动控制单元中在提拉手柄支架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5所示为手动控制单元中在提拉手柄支架后卡接头卡入卡接配合件的卡槽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6所示为手动控制单元中下压提拉手柄支架后卡接头经侧向出料通道移出的状态示意图;
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卡接配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旋踏板开关机构,包括手动控制单元10、脚踏单元30以及连接手动控制单元10和脚踏单元30的连接线20,所述脚踏单元30具有能够自动展开的脚踏板31,具体的,脚踏单元30的结构以及与连接线20的连接结构请参照申请号为201821138817.5、名称为踏板控制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所述手动控制单元10包括固定座11、手柄支架12以及卡接配合件13,所述固定座11固定于机架1上,所述手柄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20并铰接于固定座11上,即通过铰接轴152铰接于固定座11上。当手柄支架12向上摆动提拉时,连接线20能够随手柄支架12一起向上提拉,进而能够驱动脚踏板31收折。
具体的,手柄支架12上嵌设有一固定柱123,所述连接线20固定于固定柱123上,进而与手柄支架12形成固定连接。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线20与手柄支架12的固定连接结构不局限于此。
所述卡接配合件13铰接于固定座11上并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该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的位置,且在第一位置下,所述卡接配合件13具有竖向设置的提拉导向槽131、连通提拉导向槽131的卡槽132以及连通卡槽132的侧向出料通道133。
所述手柄支架12上还设有卡接头14,所述手柄支架12在固定座11上的向上摆动能够带动卡接头14上移至进入卡接配合件13的提拉导向槽131,并在提拉导向槽131的导向下卡接配合至卡槽132内,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卡入保持的阶段,卡接配合件13会自适应的顺时针下摆一定位置,以使得卡接配合件13和手柄支架12之间的力达到平衡,所述连接线20在手柄支架12的驱动下进行提拉而驱动脚踏单元30的脚踏板31收折并保持;即手柄支架12在提拉过程中通过连接线20驱动脚踏板31收折,当卡接头14卡入卡接配合件13的卡槽132内后被保持,同时脚踏板31也保持在收折状态。
所述手柄支架12在外力作用下下压时,驱动卡接配合件13受到向下的压力进行摆动,而使侧向出料通道133朝下,进而使手柄支架12的卡接头14从侧向出料通道133脱离卡接配合件13,如图6所示,重新下移至最低位置,脚踏板31失去连接线20的提拉而自动展开。
提拉手柄支架12控制脚踏单元30的脚踏板31进行收折后,通过铰接在固定座11上的卡接配合件13进行配合定位,解除提拉时,也只要外力作用于手柄支架12上下压,通过卡接配合件13的摆动实现让位,即卡接配合件13摆动而使侧向出料通道133朝下,手柄支架12的卡接头14从侧向出料通道133脱离卡接配合件13;卡接配合件13全程根据手柄支架12的动作进行自适应的变化位置,无需人为控制。结构上得到极大的简化,且使用更为稳定。
具体的,在第一位置时,竖向设置的提拉导向槽131实际与竖直线具有一定的角度,只要能够满足将卡接头14导入即可。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作用于卡接配合件13上,以使得卡接配合件13保持在第一位置,防止卡接配合件13随意变动位置而造成对位异常。
具体的,所述保持组件包括第一扭簧161和限位柱111,所述限位柱111设置于固定座11上,所述第一扭簧161套接于卡接配合件13的铰接轴151上,其中一支臂连接固定座11,另一支臂连接卡接配合件13,所述卡接配合件13在第一扭簧161的扭力作用下抵接于限位柱111上而实现保持在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限位柱111位于卡接配合件13的右侧,第一扭簧161对卡接配合件13施加一逆时针的扭力。当卡接头14卡在卡接配合件13的卡槽132内的情况下,再向下压手柄支架12时,卡接配合件13克服第一扭簧161的扭力进行顺时针摆动以实现让位,完全脱离后,卡接配合件13在第一扭簧161的作用下归位至第一位置。设置该保持组件,结构简单、稳定,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保持组件的结构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卡接配合件13设置配重块,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保持在第一位置等。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支架12具有二对立设置的连接板,分别是连接板121和连接板122,所述固定座11位于二连接板121、122之间,铰接手柄支架12和固定座11的铰接轴152同时穿过二连接板121、122和位于二连接板121、122之间的固定座11上。如此设置,提拉手柄支架12时,作用力更为均匀,手柄支架12动作更为稳定。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扭簧162,所述第二扭簧162套接于手柄支架12的铰接轴152上,其中一支臂连接固定座11,另一支臂连接手柄支架12,并对手柄支架12施加一朝下的扭力(即顺时针向下的扭力),当手柄支架12上的卡接头14卡接于卡槽132内时,第二扭簧162对手柄支架12施加的向下的扭力能够使卡接头14紧配于卡槽132内,使得结构更为稳定。第二扭簧162对手柄支架12施加的向下的扭力并不足以驱动卡接配合件进行顺时针摆动让位。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至少包括上述所述的飞旋踏板开关机构。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飞旋踏板开关机构,包括手动控制单元、脚踏单元以及连接手动控制单元和脚踏单元的连接线,所述脚踏单元具有能够自动展开的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单元包括固定座、手柄支架以及卡接配合件,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机架上,所述手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并铰接于固定座上;
所述卡接配合件铰接于固定座上并能够保持在第一位置,且在第一位置下,所述卡接配合件具有竖向设置的提拉导向槽、连通提拉导向槽的卡槽以及连通卡槽的侧向出料通道;
所述手柄支架上还设有卡接头,所述手柄支架在固定座上的向上摆动能够带动卡接头上移至进入卡接配合件的提拉导向槽,并在提拉导向槽的导向下卡接配合至卡槽内,所述连接线在手柄支架的驱动下进行提拉而驱动脚踏单元的脚踏板收折并保持;
所述手柄支架在外力作用下下压时,驱动卡接配合件摆动而使侧向出料通道朝下,进而使手柄支架的卡接头从侧向出料通道脱离卡接配合件,脚踏板失去连接线的提拉而自动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旋踏板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持组件,所述保持组件作用于卡接配合件上,以使得卡接配合件保持在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旋踏板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组件包括第一扭簧和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扭簧套接于卡接配合件的铰接轴上,其中一支臂连接固定座,另一支臂连接卡接配合件,所述卡接配合件在第一扭簧的扭力作用下抵接于限位柱上而实现保持在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旋踏板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支架具有二对立设置的连接板,所述固定座位于二连接板之间,铰接手柄支架和固定座的铰接轴同时穿过二连接板和位于二连接板之间的固定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旋踏板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接于手柄支架的铰接轴上,其中一支臂连接固定座,另一支臂连接手柄支架,并对手柄支架施加一朝下的扭力。
6.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飞旋踏板开关机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