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标签纸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
背景技术:
2.标签纸同传统的标签具有不用刷胶、不用浆糊、不用蘸水、无污染、节省贴标时间等优点。标签纸是以纸张、薄膜或其它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胶粘剂,以涂硅保护纸为底纸的一种复合材料,并经印刷、模切等加工后成为成品标签。
3.相关技术中的塑料瓶瓶身上的标签纸通常贴合在塑料瓶身上,标签纸的表面较为光滑。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用手握持塑料瓶身时,手部与标签纸接触,但是当手部出汗或者触水时,用手部握持瓶身容易导致塑料瓶滑脱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标签纸容易与手部打滑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包括标签纸、防护纸和气泡垫;所述标签纸包括胶黏层,所述防护纸设有与所述标签纸的胶黏层胶黏的隔离层;所述标签纸的内壁设有第一区域,所述气泡垫安装于第一区域且与防护纸的隔离层贴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贴纸包括标签纸、防护纸和气泡垫,其中标签纸的胶黏层与防护纸的隔离层胶黏固定,从而在使用标签纸之前,需要将防护纸撕下,从而再将标签纸的贴在塑料瓶身上;气泡垫安装在标签纸的第一区域,且气泡垫布置在标签纸和防护纸之间,从而在将防护纸撕下后将标签纸贴在塑料瓶的瓶身上,再用手握持塑料瓶时,手部能够挤压气泡垫使得握持时更加稳定,降低塑料瓶滑脱掉落的概率,且设有气泡垫,增强手部握持塑料瓶时的舒适感。
9.可选的,标签纸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区域正对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有摩擦凸起。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签纸的外壁位于第二区域设有摩擦凸起,从而使得标签纸的第二区域表面较为粗糙,在被手部握持时,手部与第二区域接触,且能够挤压气泡垫,使得手部皮肤与第二区域的接触更加紧密,在塑料瓶身具有滑脱掉落的趋势时,手部能与第二区域产生较强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手部与标签纸产生滑脱的概率。
11.可选的,所述气泡垫靠近标签纸的外壁设有固定凸起,所述标签纸的内壁设有供所述固定凸起嵌入的固定凹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泡垫靠近标签纸的外壁设有固定凸起,标签纸的内壁设有供固定凸起嵌入的固定凹槽,从而使得气泡垫和标签纸的连接更加稳固,降低在用手握持塑料瓶身时气泡垫从标签纸上挤出的概率。
13.可选的,所述标签纸设有方便将标签纸从两侧撕开的撕拉引导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签纸设有撕拉引导条,从而使得标签纸位于撕拉引导条的两侧容易从斯拉引导条处分开;在将标签纸贴合在塑料瓶身上时,若需要将标签纸撕下,通常需要用力将标签纸拉开,或者将标签纸从塑料瓶的两端取出,通过设有撕拉引导条,从而可以沿着撕拉引导条将标签纸分为两半。
15.可选的,所述标签纸靠近所述撕拉引导条处的端部处设有撕拉缺口。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签纸靠近撕拉引导条的端部处设有撕拉缺口,可以从撕拉缺口处用力将标签纸撕开并沿着撕拉引导条撕下。
17.可选的,防护纸设有方便将防护纸和标签纸分开的分离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纸设有方便将防护纸和标签纸分开的分离部,从而在需要将防护纸从标签纸上撕下时,通过握持柱分离部并将标签纸掀开并撕下。
19.可选的,所述标签纸还包括阻火层,所述阻火层布置在所述胶黏层远离所述防护纸的一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标签纸包括阻火层,阻火层布置在胶黏层远离防护纸的一侧,从而使得标签纸具有一定的防火效果。
21.可选的,所述阻火层为三元乙丙橡胶膜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阻燃层为三元乙丙橡胶膜层,可以抵抗热,光,氧气,尤其是臭氧。且三元乙丙橡胶膜层对极性溶液和化学物具有抗性,吸水率低,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标签纸的胶黏层与防护纸的隔离层胶黏固定,从而在使用标签纸之前,需要将防护纸撕下,从而再将标签纸的贴在塑料瓶身上;气泡垫安装在标签纸的第一区域,且气泡垫布置在标签纸和防护纸之间,从而在将防护纸撕下后将标签纸贴在塑料瓶的瓶身上,再用手握持塑料瓶时,手部能够挤压气泡垫使得握持时更加稳定,降低塑料瓶滑脱掉落的概率,且设有气泡垫,增强手部握持塑料瓶时的舒适感;
25.2.标签纸的外壁位于第二区域设有摩擦凸起,从而使得标签纸的第二区域表面较为粗糙,在被手部握持时,手部与第二区域接触,且能够挤压气泡垫,使得手部皮肤与第二区域的接触更加紧密,在塑料瓶身具有滑脱掉落的趋势时,手部能与第二区域产生较强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手部与标签纸产生滑脱的概率;
26.3.标签纸设有撕拉引导条和撕拉缺口,从而可以从撕拉缺口处将标签纸撕开,在将标签纸沿撕拉引导条上撕下。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的结构剖视图。
29.图3是标签纸和防护纸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标签纸;11、胶黏层;12、阻火层;13、固定凹槽;14、摩擦凸起;15、撕拉引导条;16、撕拉缺口;2、防护纸;21、隔离层;22、分离部;3、气泡垫;31、固定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参照图1和图2,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包括标签纸1、防护纸2和气泡垫3。标签纸1和气泡垫3粘合固定,气泡垫3布置在标签纸1和防护纸2之间。
34.参照图3,标签纸1包括胶黏层11和阻火层12,防护纸2设有与标签纸1的胶黏层11粘合固定的隔离层21。在日常存放时,标签纸1的胶黏层11附着在防护纸2上,减少标签纸1的胶黏层11沾染灰尘导致胶黏层11失效。标签纸1的阻火层12为三元乙丙橡胶膜层,三元乙丙橡胶膜具有抵抗热,光,氧气,尤其是臭氧。三元乙丙橡胶膜对极性溶液和化学物具有抗性、吸水率低、绝缘特性好的特点,且三元乙丙橡胶模不易燃烧,从而使得标签纸1具有阻燃效果。
35.参照图2和图3,气泡垫3的内部储存有空气。标签纸1的内壁设有供气泡垫3固定的第一区域,一张标签纸1的第一区域设置为两个。一个第一区域内一共布置两个气泡垫3,气泡垫3的外壁靠近标签纸1的内壁设有固定凸起31,标签纸1的内壁设有供固定凸起31嵌入的固定凹槽13。当气泡垫3的固定凸起31嵌入标签纸1的固定凹槽13内,且气泡垫3的外壁和标签纸1的胶黏层11胶黏固定从而在将标签纸1贴在外部的塑料瓶身上时,提高了气泡垫3和标签纸1的连接稳固性。
36.参照图1和图2,标签纸1的外壁正对第一区域设有第二区域,第二区域设有摩擦凸起14,从而使得标签纸1的第二区域表面较为粗糙,在被手部握持时,手部与第二区域接触,且能够挤压气泡垫3,使得手部皮肤与第二区域的接触更加紧密,在贴上标签纸1的塑料瓶身具有滑脱掉落的趋势时,手部能与第二区域产生较强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手部与标签纸1产生滑脱的概率。
37.参照图4,标签纸1位于中线位置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布置的撕拉引导条15,撕拉引导条15由若干间隔布置的贯穿槽间隔布置形成。标签纸1位于撕拉引导条15的两端分别设有撕拉缺口16,撕拉缺口16成等边三角状,撕拉缺口16的其中一个角正对撕拉引导条15,从而在沿撕拉缺口16处将标签纸1撕开时,标签纸1能够沿着撕拉引导条15分裂呈两部分。当需要将附着在塑料瓶身上的标签纸1取下时,可以通过从撕拉缺口16处用力将标签纸1分裂成两部分,从而将标签纸1取下。
38.参照图1和图2,防护纸2靠近其中一个直角处还一体设有分离部22。标签纸1不覆盖于分离部22上,从而在需要将防护纸2取下时,通过用手握持分离部22,并将标签纸1从分离部22处掀起并取下。
39.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阻燃式印刷标签纸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将标签纸1贴在外部的塑料瓶的瓶身上时,通过从防护纸2的分离部22将标签纸1撕下,再将标签纸1贴在塑料瓶身上,此时用手握持在标签纸1上时,手部能够挤压气泡垫3;需要将标签纸1从塑料瓶身上取下时,通过用手从撕拉缺口16处将标签纸1沿撕拉引导条15处分离成两半,从而可以将标签纸1取下。
4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