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驾驶舱结构及全地形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车辆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及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漂移车以及卡丁车等车辆一般都是敞篷式结构,驾驶舱很容易出现积水。现阶段,常用的排水措施是在驾驶舱底板中央设置旋钮式排水盖,在需要排水时旋转开盖体形成排水孔,进行排水。但是,这种结构排水效果较差且排水盖设在驾驶舱底板中央也会影响驾驶舱的使用品质,又仅用作排水之用,用途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及全地形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其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包括底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其中一边上,并向所述底板的上部方向延伸,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或者所述侧板上或者所述底板上设有窗孔,所述窗孔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驾驶舱结构还包括承载所述脚踏板的车架,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上设有多个安装位,所述窗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安装位相对。

进一步地,还包括护杠,所述护杠通过螺钉安装在与所述窗孔相对的所述安装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通过设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上的插接结构进行插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窗孔内的所述底板上的插接槽以及设在所述盖板上与所述插接槽相对应位置的插片。

进一步地,与设置所述插接结构相对一边的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窗孔的弹性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卡扣包括支撑板和弹性板;

所述支撑板连接在与设置所述插接结构相对一边的所述盖板上,并向所述侧板方向延伸;

所述弹性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末端并向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盖板的连接处延伸;

所述弹性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一弹性夹角,且在所述弹性板背离所述支撑板一面设有固定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所述窗孔位置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进一步地,沿所述盖板外周设有多个安装耳,所述安装耳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窗孔外周的所述侧板和/或所述底板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脚踏板的底板和侧板的连接处或者侧板上或者底板上设置窗孔,并在窗孔上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盖板,通过拆下盖板进行排水,使得驾驶舱形成侧部排水,增强排水效果,且避免了在脚踏板的底板中央开孔,进一步提升驾驶舱的使用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的一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的又一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的盖板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的盖板与脚踏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或“电性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具体实施例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的一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所述车辆驾驶舱结构包括脚踏板10。

所述脚踏板10包括但不限定于是金属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为驾驶员坐在座椅上的脚踏位置,至少包括主驾位置脚踏板和副驾位置脚踏板,本实施例适用于以上两种驾驶位置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10包括底板110和侧板120,所述侧板120连接在所述底板110的其中一边上,并向所述底板110的上方延伸出一定高度,形成围绕所述底板110边缘的包边,所述底板110用于承载驾驶员的双脚,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120的上方用于设置车门,通过设置所述车门可以形成相对封闭的驾驶舱。这里对于所述底板110和所述侧板120之间的连接形式包括但不限定于是一体成型式连接,或者是采用焊接连接等形式。

在所述侧板120和所述底板110的连接处或者所述侧板上或者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窗孔20,所述窗孔20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盖板30。

具体地,对于所述窗孔20开设的具体位置,这里分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所述窗孔20开设在所述底板110上,即在所述底板110上开设有所述窗孔20,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所述窗口20的排水效果,所述窗孔20开设在所述底板110靠近所述侧板120的位置,如所述窗孔20紧靠着所述侧板120开设,以形成排水效果较好的侧排水结构;

第二种情况,所述窗孔20开设在所述侧板12上,即在所述侧板120上开设有所述窗孔20,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所述窗口20的排水效果,所述窗孔20开设在所述侧板120靠近所述底板110的位置,如所述窗孔20紧靠着所述底板110开设,如此设计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排水位(所述窗孔20)的高度,进而大大提升所述窗孔20的排水效果;

第三种情况,所述窗孔20开设在所述侧板120和所述底板110的连接处,下面将对此一种情况做详细描述,所述窗孔20的一部分开设于所述底板110上,主要是所述底板110的边缘,所述窗孔20的另一部分开设于所述侧板120上,主要是所述侧板120靠近所述底板110的位置,所述窗孔2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定于是四边形,如图中所示,所述窗孔20为四边形结构。所述盖板30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窗孔20上,这里对于其具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参见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所述驾驶舱内的积水进行排放时,只需要将所述盖板30从所述窗孔20上拆下,积水便可以通过所述窗孔20排出所述驾驶舱的外部;当积水排放完毕时,将所述盖板30重新盖回至所述窗孔20上,即可完成所述驾驶舱的封闭。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脚踏板10的所述底板110和所述侧板120的连接处设置所述窗孔20,并在所述窗孔20上设置可拆卸连接的所述盖板30,通过拆下所述盖板30对所述脚踏板10上的积水进行排出,使得所述驾驶舱10形成侧部排水,增强了排水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在所述脚踏板10的所述底板110中央开孔,保证了所述脚踏板10的所述底板的完整性,进一步提升驾驶舱的使用品质。

请结合图2、图3以及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承载所述脚踏板10的车架40,所述底板110和/或所述侧板120连接在所述车架40上,所述车架40上设有多个安装位410,所述窗孔20与至少一个所述安装位410相对。

具体地,所述车架40为承载车辆驾驶舱等的架体,所述车架40设在所述侧板120的外侧和/或所述底板110的下方。在这里,可以是仅所述侧板120的外侧设置所述车架40,也可以是仅所述底板110的下方设置所述车架40,当然也可以是在所述侧板120的外侧和所述底板110的下方均设置有所述车架40,所述多个安装位410设在所述车架40上,所述安装位410用于安装车辆的其他部件,所述窗孔20的设置位置与以上所述多个安装位410中的至少一个相对。

如此设计,便可以扩展所述窗孔20的用途,使其还具有维修/安装窗孔的作用,如在需要对所述脚踏板10下方的部件进行维修时,仅需要从驾驶舱内拆卸所述盖板30,通过维修工具插入所述窗孔20对所述安装位410上的部件进行维修;又如需要在所述窗孔20下方的所述安装位410安装车辆其他部件时,仅需要从驾驶舱内拆卸所述盖板30,使用安装工具穿过所述窗孔20在所述安装位410进行部件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护杠60,所述护杠60通过螺钉420安装在与所述窗孔20相对的所述安装位410上。

具体地,所述护杠60为需要在所述安装位410上安装的其中一种车辆部件,所述护杠60的作用包括但不限定于对车辆的侧部进行保护。所述护杠60通过所述螺钉420安装在所述窗孔20下方的所述安装位410上,在安装时仅需要拆下所述盖板30,通过螺丝刀等安装工具穿过所述窗孔20将所述护杠60通过所述螺钉420固定于所述安装位410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30通过设在所述盖板30和所述底板110上的插接结构50进行插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插接结构50设在所述盖板30朝向所述底板110一侧和所述窗孔20范围的所述底板110朝向所述盖板30一侧,两者通过设置相互匹配的插槽和插片实现插接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结构50包括设在所述窗孔20内的所述底板110上的插接槽510以及设在所述盖板30上与所述插接槽510相对应位置的插片520。

具体地,所述插接槽510设在所述窗孔20范围内的所述底板110的侧部,且所述插接槽510的槽口方向朝向所述侧板120的方向;所述插片520为设在所述盖板30朝向所述底板110的侧部上的凸出片状结构,所述插片520插入至所述插接槽510以实现所述盖板30和所述底板110之间的插接连接,即所述盖板30通过所述插接结构50插接于所述窗孔20上。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片520设在所述窗孔20内的所述底板110上(图中未示出),以及所述插接槽510设在所述盖板30与所述插片520相对应位置上(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插片520和所述插接槽510的设置位置,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插片520和所述插接槽510的设置位置恰好相反,在此不予详细描述可参考以上实施例的描述,这里同样是通过所述插片520插入至所述插接槽510以实现所述盖板30和所述底板110之间的插接连接,即所述盖板30通过所述插接结构50插接于所述窗孔20上。

请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沿所述盖板30外周设有多个安装耳310,所述安装耳31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窗孔20外周的所述侧板120和/或所述底板110上。

具体地,多个所述安装耳310沿着所述盖板30的外周间隔设置,所述安装耳310上开设有供螺钉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盖板30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10上。这里,可以是仅通过所述螺钉把所述安装耳310固定连接于所述侧板120上,也可以是仅通过所述螺钉把所述安装耳31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10上,当然还可以是通过所述螺钉把所述安装耳31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10和所述侧板120上,以使得所述盖板30和所述脚踏板10之间具有更佳的连接牢固度。

更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所述盖板30和所述底板110之间的插接连接的牢固度,与设置所述插接结构50相对一边的所述盖板30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盖板30固定于所述窗孔20的弹性卡扣70。

在这里,所述卡扣70设在所述盖板30上的所述插接结构50的对侧,与所述窗孔20范围内的所述底板110对侧的所述侧板120接触,通过其具有的弹性属性,可以将所述盖板30牢固地固定于所述窗孔20上,避免其在车辆颠簸时发生掉落,提升所述车辆使用品质。

具体地,所述弹性卡扣70包括支撑板710和弹性板720;

所述支撑板710连接在与设置所述插接结构50相对一边的所述盖板30上,并向所述侧板120方向延伸;

所述弹性板720连接在所述支撑板710末端并向所述支撑板710和所述盖板30的连接处延伸;

所述弹性板720和所述支撑板710之间具有一弹性夹角α,且在所述弹性板720背离所述支撑板710一面设有固定卡位730。

在这里,所述弹性卡扣7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盖板30上的所述插片520的设置位置相对,通过将所述插片520插入至所述底板110上的插接槽510上之后,通过将所述盖板30向所述侧板120方向按压,使得在所述窗孔20范围内的所述侧板120沿着所述弹性板720滑动,最终落入至所述固定卡位730内,以完成所述盖板30和所述脚踏板10的锁定,即完成所述窗孔20的封闭;同时,在需要拆卸下所述盖板30时,只需要按压所述弹性板720末端,由于所述弹性板720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所述弹性夹角α变小,进而使得所述窗孔20范围内的所述侧板120可以从所述固定卡位730脱出,进而将所述盖板30的所述插片520从所述底板110上的所述插接槽510内拔出,完成所述盖板30和所述脚踏板10的分离,即完成所述窗孔20的打开。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所述脚踏板10内的积水可以向所述窗孔20位置汇集,以提升排水的彻底性。所述底板110上所述窗孔20位置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即所述底板110并非是完全是水平的,其具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积水可以沿着坡度向所述窗孔20方向汇集,并在所述窗孔20打开时彻底排除驾驶舱。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所述全地形车包括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对于所述车辆驾驶舱结构的具体结构请参见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所述全地形车的其他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结构不相冲突的情况下,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各部分的结构可相互组合,为避免重复,组合后获得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但组合后获得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包括底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其中一边上,并向所述底板的上部方向延伸,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或者所述侧板上或者所述底板上设有窗孔,所述窗孔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所述脚踏板的车架,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车架上设有多个安装位,所述窗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安装位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杠,所述护杠通过螺钉安装在与所述窗孔相对的所述安装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设在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上的插接结构进行插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窗孔内的所述底板上的插接槽以及设在所述盖板上与所述插接槽相对应位置的插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与设置所述插接结构相对一边的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窗孔的弹性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包括支撑板和弹性板;

所述支撑板连接在与设置所述插接结构相对一边的所述盖板上,并向所述侧板方向延伸;

所述弹性板连接在所述支撑板末端并向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盖板的连接处延伸;

所述弹性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具有一弹性夹角,且在所述弹性板背离所述支撑板一面设有固定卡位。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窗孔位置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盖板外周设有多个安装耳,所述安装耳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窗孔外周的所述侧板和/或所述底板上。

10.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驾驶舱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驾驶舱结构及全地形车,其车辆驾驶舱结构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包括底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其中一边上,并向所述底板的上部方向延伸,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或者所述侧板上或者所述底板上设有窗孔,所述窗孔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盖板。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拆下盖板进行排水,使得驾驶舱形成侧部排水,增强排水效果,且避免了在脚踏板的底板中央开孔,进一步提升驾驶舱的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9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0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