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0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灯的灯座和透光罩的连接方式是使用连接片把灯座和透光罩卡在一起,连接片一般都是金属制品,金属制品易锈蚀,不易锈蚀的金属制品成本高昂,当连接片锈蚀以后,灯座和透光罩的连接效果变差,雨水会进入摩托车灯内,发生短路漏电的危险和影响摩托车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具有直接插接固定会发生锈蚀,密封性好,不会使雨水进入摩托车灯内造成短路漏电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灯泡,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是敞开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是敞开的,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的周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的周缘是完全对齐的,所述灯泡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灯泡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柱形的凸起,多个所述的圆柱形凸起均布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圆形盲孔,每一个所述圆形盲孔均与每一个所述圆柱形凸起对应,且所述圆柱形凸起和所述圆形盲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圆柱形凸起的轴线方向均竖直向下,且每一个所述圆柱形凸起的底端均为凸起的半球形,每一个所述圆形盲孔的底部均为凹陷的半球形,所述圆形盲孔的周长和所述圆柱形凸起的周长一致。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圆柱形的凸起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弧形凸起,每一个所述圆形盲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弧形凸起一一对应的凹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传输线,且传输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灯泡通过传输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是不透光的,且所述第二壳体是透光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圆柱形凸起和圆形盲孔过盈配合的设置,能够起到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效果;

2.通过在圆柱形凸起的表面设置多个弧形凸起和在圆形盲孔的内壁设置一一对应的凹坑的设置,能够起到在圆柱形凸起和圆形盲孔的过盈配合失效的时候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继续连接在一起的效果;

3.通过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的缓冲层的设置,能够起到密封第一壳体的顶部和第二壳体的底部之间的连接间隙放置雨水渗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用于体现第一壳体、缓冲层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2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和缓冲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圆形盲孔的具体结构;

图3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圆柱形凸起的具体结构。

图中,1、第一壳体;11、圆形盲孔;2、第二壳体;21、圆柱形凸起;3、灯泡;4、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灯泡3,第一壳体1的顶部是敞开的,第二壳体2的底部是敞开的,第二壳体2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顶部,且第一壳体1的顶部的周缘与第二壳体2的底部的周缘是完全对齐的,灯泡3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1的内部,灯泡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二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柱形的凸起,多个的圆柱形凸起21均布在第二壳体2的底部,第一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圆形盲孔11,每一个圆形盲孔11均与每一个圆柱形凸起21对应,且圆柱形凸起21和圆形盲孔11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每一个圆柱形凸起21的轴线方向均竖直向下,且每一个圆柱形凸起21的底端均为凸起的半球形,每一个圆形盲孔11的底部均为凹陷的半球形,圆形盲孔11的周长和圆柱形凸起21的周长一致。

进一步的,每一个圆柱形的凸起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弧形凸起,每一个圆形盲孔11的内壁均设置有多个与弧形凸起一一对应的凹坑。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层4。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传输线,且传输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外部,灯泡3通过传输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是不透光的,且第二壳体2是透光的。

具体实施过程:使用时把圆柱形凸起21和圆形盲孔11一一对应,然后把第二壳体2向下压入第一壳体1,使第二壳体2的底部与缓冲层4的顶部重合,圆柱形凸起21和圆形盲孔11过盈配合,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圆柱形凸起21的表面的弧形凸起和圆形盲孔11的内壁的凹坑相互配合在圆柱形凸起21和圆形盲孔11的过盈配合失效以后继续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同过双固定连接结构保证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连接的稳固性,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固定连接时由于生产制造精度的问题,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连接处密封性不好,容易渗水,使用有弹性的缓冲层4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缝隙被缓冲层4完全封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灯泡(3),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是敞开的,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部是敞开的,所述第二壳体(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的周缘与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部的周缘是完全对齐的,所述灯泡(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所述灯泡(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柱形的凸起,多个所述的圆柱形凸起(21)均布在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圆形盲孔(11),每一个所述圆形盲孔(11)均与每一个所述圆柱形凸起(21)对应,且所述圆柱形凸起(21)和所述圆形盲孔(11)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圆柱形凸起(21)的轴线方向均竖直向下,且每一个所述圆柱形凸起(21)的底端均为凸起的半球形,每一个所述圆形盲孔(11)的底部均为凹陷的半球形,所述圆形盲孔(11)的周长和所述圆柱形凸起(21)的周长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圆柱形的凸起的表面均设置有多个弧形凸起,每一个所述圆形盲孔(11)的内壁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弧形凸起一一对应的凹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层(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传输线,且传输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外部,所述灯泡(3)通过传输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是不透光的,且所述第二壳体(2)是透光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灯泡,第一壳体的顶部是敞开的,第二壳体的底部是敞开的,第二壳体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顶部,且第一壳体的顶部的周缘与第二壳体的底部的周缘是完全对齐的,灯泡固定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灯泡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二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圆柱形的凸起,多个的圆柱形凸起均布在第二壳体的底部,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圆形盲孔,每一个圆形盲孔均与每一个圆柱形凸起对应,且圆柱形凸起和圆形盲孔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密封性好和固定稳固的摩托车灯的外壳连接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润江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4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1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