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申请涉及车用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防水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车用连接器是接线端子的一种,是车辆的电路中线束的中继站,由公插头和母插头组成。公插头和母插头内相对开设有若干个供端子插入的容纳孔,每个端子连接有从外插入的导线。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335529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连接器,包括公插头和母插头,母插头朝向公插头的端部设置有供公插头插入的连接槽,母插头背离公插头的端部和公插头背离母插头的端部均设置有供端子和导线容纳的容纳孔。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汽车线束连接器在公插头和母插头插接配合的时候水会从外进入容纳孔和连接槽,会造成公插头和母插头短路使电路断路,防水性差,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汽车线束连接器防水性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用防水连接器。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用防水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车用防水连接器,包括公插头和母插头,所述母插头的一端设置有供公插头插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胶圈,所述胶圈朝向公插头的端部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公插头背离母插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母插头背离公插头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内均设置有胶塞,所述胶塞的端面设置有供导线穿过的若干个插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橡胶制成的胶圈能够在公插头插入连接槽内时会挤压嵌设在公插头的周向外侧壁与连接槽的周向内侧壁之间能够阻挡水从连接槽的开口进入到公插头和母插头的接触位置;同时,由橡胶制成的胶塞能够挤压嵌设在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胶塞设置有仅供导线穿过的插孔,能够阻挡水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进入到公插头和母插头的接触位置,起到双重防水效果。
9.可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母插头朝向公插头的端部上设置有供卡块滑入的第一滑槽,所述母插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卡块卡接配合的第一卡耳。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和第一卡耳的卡接配合实现限位环与母插头的固定连接,从而将胶圈固定在连接槽内。
11.可选的,所述公插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母插头的端部设置有供卡扣滑入的第二滑槽,所述母插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扣卡接配合的第二卡耳。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与第二卡耳的卡接配合实现公插头与母插头插接配合后的固定,提高公插头与母插头配合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限位环朝向公插头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公插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定位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条与定位槽的配合对卡扣与第二卡耳的卡接配合起到导向的作用。
15.可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加强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条能够抵接在公插头的周向外侧壁上,进一步提高公插头与母插头配合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燕尾块,所述连接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燕尾块配合的燕尾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块与燕尾槽的配合能够对卡块与第一卡耳的配合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提高限位环与母插头配合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胶塞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加强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胶塞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环能够增加胶塞与第一固定槽或第二固定槽的接触面积,提高防水性。
21.可选的,所述胶圈的周向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环,所述胶圈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加强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胶圈一体成型的凸环能够增加胶圈与公插头的接触面积,与胶圈一体成型的第二加强环能够增加胶圈与连接槽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由橡胶制成的胶圈能够在公插头插入连接槽内时会挤压嵌设在公插头的周向外侧壁与连接槽的周向内侧壁之间能够阻挡水从连接槽的开口进入到公插头和母插头的接触位置;同时,由橡胶制成的胶塞能够挤压嵌设在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胶塞设置有仅供导线穿过的插孔,能够阻挡水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进入到公插头和母插头的接触位置,起到双重防水效果;
25.2、与胶塞一体成型的第一加强环能够增加胶塞与第一固定槽或第二固定槽的接触面积,提高防水性;与胶圈一体成型的凸环能够增加胶圈与公插头的接触面积,与胶圈一体成型的第二加强环能够增加胶圈与连接槽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申请的爆炸示意图;
28.图3是本申请的胶圈的剖视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公插头;11、第二固定槽;12、卡扣;13、定位条;2、母插头;21、连接槽;22、第一固定槽;23、第一滑槽;24、第一卡耳;25、第二滑槽;26、第二卡耳;27、燕尾槽;3、胶圈;31、凸环;32、第二加强环;4、限位环;41、卡块;42、定位槽;43、加强条;44、燕尾块;5、胶塞;51、插孔;52、第一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用防水连接器。
32.参照图1和图2,一种车用防水连接器,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公插头1和母插头2,母插头2一端开设有供公插头1插入的连接槽21、另一端穿设有六个供导线和端子插入的第一容纳孔,公插头1朝向母插头2的端面穿设有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容纳孔相同的第二容纳孔。在连接槽21内嵌设有由橡胶制成的胶圈3,公插头1和母插头2配合时,胶圈3的周向内侧壁抵接在公插头1的周向外侧壁上,胶圈3的周向外侧壁抵接在连接槽21的周向侧壁上,从而实现阻挡水从连接槽21流入公插头1与母插头2的接触位置,起到防水的效果。
33.参照图1和图2,由于水也能够从第一容纳孔和第二容纳孔流入公插头1与母插头2,因此在母插头2背离公插头1的端面开设有与第一容纳孔连通的第一固定槽22,在公插头1背离母插头2的端面开设有与第二容纳孔连通的第二固定槽11,在第一固定槽22和第二固定槽11内均嵌设有由橡胶制成的胶塞5,任一胶塞5的端面上均开设有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容纳孔或第二容纳孔相同的插孔51,插孔51的孔径呈两端分别朝中间逐渐减小设置,使插孔51的周向侧壁能够与导线的外表面抵接,能够阻挡水,提高防水性。
34.参照图2和图3,沿胶塞5的周向外侧壁一体成型有三个第一加强环52,三个第一加强环52朝公插头1与母插头2插接方向间隔分布在胶塞5的周向外侧壁上,增加了胶塞5与第一固定槽22或第二固定槽11的侧壁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防水性;同时,沿胶圈3的周向内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凸环31,两个凸环31朝公插头1与母插头2插接方向间隔分布在胶圈3的周向内侧壁上,增加胶圈3与公插头1的周向外侧壁的接触面积,沿胶圈3的周向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三个第二加强环32,三个第二加强环32朝公插头1与母插头2插接方向间隔分布在胶圈3的周向外侧壁上,增加胶圈3与连接槽21的周向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35.参照图1和图2,为了胶圈3与母插头2的固定连接,在胶圈3背离母插头2的端部安装有由塑料制成限位环4,限位环4能够将胶圈3限制在连接槽21内。在母插头2朝向公插头1的端部开设有第一滑槽23,第一滑槽23朝向连接槽21的侧壁和远离连接槽21的侧壁相互贯穿,第一滑槽23朝公插头1的端部为开口,限位环4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滑动于第一滑槽23内的卡块41,在母插头2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能够与卡块41卡接配合第一卡耳24,在卡块41与第一卡耳24卡接配合,实现限位环4与母插头2的固定连接,同时将胶圈3固定在连接槽21内。
36.参照图1和图2,在母插头2朝向公插头1的端部开设有第二滑槽25,第二滑槽25朝向连接槽21的侧壁和远离连接槽21的侧壁相互贯穿,第二滑槽25朝向公插头1的端部为开口,相对的在公插头1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能够与第二滑槽25滑动连接的卡扣12,卡扣12呈钩状设置。在母插头2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能够与卡扣12卡接配合的第二卡耳26,通过卡扣12与第二卡耳26的卡接配合实现公插头1与母插头2的固定连接。
37.参照图1和图2,在限位环4朝向公插头1的端部开设有定位槽42,定位槽42朝向连接槽21的侧壁与背离连接槽21的侧壁相互贯穿,定位槽42朝向公插头1的端部为开口,相对的在公插头1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两条定位条13,两条定位条13分别位于卡扣12的两侧。定位条13与定位槽42的配合,对卡扣12与第二卡耳26的卡接配合起到导向的作用。
38.参照图1和图2,在限位环4的内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八条加强条43,任一加强条43朝向公插头1的端部开设有倒角,便于公插头1通过限位环4插入连接槽21,加强条43能够抵接在公插头1的周向外侧壁上,提高公插头1与限位环4配合的稳定性。
39.参照图1和图2,在限位环4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燕尾块44,在连接槽2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块44滑动连接的燕尾槽27,燕尾块44与燕尾槽27的配合能够对卡块41与第一卡耳24的卡接配合起到导向的作用。
40.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车用防水连接器的实施原理为:
41.公插头1与母插头2的配合。第一步,在公插头1的第二固定槽11内嵌设胶塞5;第二步,在母插头2的第一固定槽22内嵌设胶塞5;第三步,在连接槽21内嵌入胶圈3并插入限位环4使卡块41与第一卡耳24卡接配合;第四步,将公插头1通过限位环4插入连接槽21,使卡扣12与第二卡耳26卡接配合,完成公插头1与母插头2的配合。
42.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