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停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共享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共享单车的涌现,使人们成功的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
然而,对于有桩共享单车,存在着停车桩占地面积大、利用电线输电供电,埋线工作繁琐且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对于无桩的共享单车,存在着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管理混乱,最终造成共享单车拥堵车道、占用应急通道、影响交通秩序的影响。
因此,解决共享单车在停车过程中存在空间利用率低、停车混乱,经济成本高的问题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包括立柱、支撑座、车轮支架座、弹簧、锁扣、车轮锁,其中:
支撑座为中空环座;其下端设置有外凸的支撑环台;支撑座关于其轴线等周向间隔地开设有竖向导柱;
立柱竖直设置;支撑座共轴地套设于立柱上,且支撑座相对立柱周向活动;
车轮支架座包括车轮架底座、侧围栏;侧围栏固设于车轮架底座之上,共同围成了一个容留自行车前车轮的容腔;车轮支架座套设于竖向导柱上,车轮支架座可沿竖向导柱相对支撑座作上下自由移动;
车轮支架座通过锁扣实现与支撑座的扣紧与松脱;
弹簧竖直布置,其上端与支撑座的上端固接,下端与车轮支架座的上端固接;初始状态下,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将车轮支架座拉离支撑环台至一定高度;
车轮支架座关于支撑座轴线等周向间隔布置。
车轮锁固设于车轮支架座上,用于实现自行车前轮的锁定与解锁。
作为优选,弹簧为拉力弹簧。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车轮支架座平稳竖直上升,采用双竖向导柱设计,也即车轮支架座套设于一对相邻的竖向导柱上。
作为优选,锁扣包括锁扣座和与之配合使用的锁扣头,其中:锁扣头固定于车轮支架座下方,锁扣座固定于支撑座上方;
更为优选,为了便于操作,可采用现有甲壳虫反弹器式锁扣,按一下锁扣头可实现锁扣头的插入扣紧,再按一下锁扣头,可实现锁扣头的弹出松脱;
作为优选,车轮锁可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扫码、蓝牙、射频技术实现开锁。
作为优选,弹簧共轴地套设于竖向导柱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万向轮;万向轮固定于支撑座下方。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自行车的停入与取回操作,支撑环台的下表面与地面贴合。
作为优选,立柱由现有柱状公共结构替代。
更为优选,所述立柱由包括但不限于电线杆、路灯杆、交通信号灯支撑杆、摄像头安装柱中的一种替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借助弹簧的弹性回复力作用,实现自行车以垂向停靠的方式存放,存取车方便省力,且节省空间;
2)支撑座可绕立柱旋转,停车占地面积更小,且更便于用户找到未被使用的车轮支架座;
3)通过设置不少于12组的竖向导柱,使单位占地面积上停放更多的自行车,提高了停车利用率。
4)立柱由包括但不限于电线杆、路灯杆、交通信号灯支撑杆、摄像头安装柱中的一种替代,可适用于多种场所,同时合理利用了现有柱状公共结构,避免了重复建设。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中支撑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轮支架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扣座与锁扣头处于锁止状态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自行车停入状态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自行车存放状态时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具体实施例一的附图。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包括立柱100、支撑座150、车轮支架座200、弹簧170、锁扣、车轮锁180,其中:
支撑座150为中空环座;其下端设置有外凸的支撑环台;支撑座150关于其轴线等周向间隔地开设有竖向导柱;本例中,开设有24根竖向导柱;
立柱100竖直设置;支撑座150共轴地套设于立柱100上,且相对立柱100周向活动;更为具体地,本例中,立柱100的两端通过一对轴承110周向活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50的中空孔内;
车轮支架座200包括车轮架底座、侧围栏;侧围栏固设于车轮架底座之上,共同围成了一个容留自行车210前车轮的容腔;车轮支架座200套设于竖向导柱上,车轮支架座200可沿竖向导柱相对支撑座150作上下自由移动;更为具体地,本例中,车轮支架座200固接有滑块160;滑块160与竖向导柱构成了滑动导向结构;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车轮支架座200平稳竖直上升,采用双竖向导柱设计,也即车轮支架座200套设于一对相邻的竖向导柱上。
车轮支架座200通过锁扣实现与支撑座150的扣紧与松脱;
作为优选,锁扣包括如图3所示的锁扣座1901和与之配合使用的锁扣头1902,其中:锁扣头1902固定于车轮支架座200下方,锁扣座1901固定于支撑座150上方;更为优选,为了便于操作,可采用现有甲壳虫反弹器式锁扣,按一下锁扣头1902可实现锁扣头1902的插入扣紧,再按一下锁扣头1902,可实现锁扣头1902的弹出松脱;
弹簧170竖直布置,其上端与支撑座150的上端固接,下端与车轮支架座200的上端固接;初始状态下(也即未停入自行车时),弹簧170的弹性回复力将车轮支架座200拉离支撑环台至一定高度;作为优选,弹簧170为拉力弹簧,在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可使滑块160、车轮支架座200、自行车210前轮稳步竖直向上移动。
车轮支架座200通过滑块160与竖向导柱构成的滑动导向结构,实现了车轮支架座200关于支撑座150轴线等周向间隔布置。
本例中,更为具体地,弹簧170与滑块160均套在支撑座150的竖向导柱上,且弹簧170位于滑块160上方,与滑块160连接;
车轮锁180固设于车轮支架座200上,用于实现自行车前轮的锁定与解锁;
作为优选,车轮锁180可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扫码、蓝牙、射频技术实现开锁。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弹簧170失稳,弹簧170共轴地套设于竖向导柱上。这样一来,竖向导柱可作为弹簧170的支撑柱。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移动调整,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万向轮140,万向轮140固定于支撑座150下方。这样一来,存入自行车210时,借助轴承110和万向轮140的自由转向的特性,使得支撑座150可带动车轮支架座200整周旋转,可更加快捷地找到未被使用的车轮支架座200。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自行车的停入与取回操作,支撑环台的下表面与地面贴合;
为了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先介绍其使用过程如下:
1)在存入自行车210时,如图7所示,双手按压车轮支架座200,在滑块160的牵引带动下,使车轮支架座200沿着竖向导柱竖直下降,并使得锁扣头1902插入锁扣座1901,并与之扣紧,如图8所示。推动自行车210前轮进入车轮支架座200,使自行车210前轮触发车轮锁180开关,车轮锁180自动锁死自行车210前轮。此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自行车停入状态。
2)双手按压车轮支架座200,在滑块160的牵引带动下,使得锁扣头1902从锁扣座1901中弹出松脱,再继续向上轻抬车把,并在弹簧170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拉动滑块160、车轮支架座200、自行车210前轮共同向上移动。
3)之后,将自行车210后轮轻抬至支撑座150平台,使自行车210以垂向停靠的方式存放,如图8所示。此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自行车存放状态。
4)在取出自行车210时,如图7所示,拉动自行车210后座,将自行车210后轮拉离支撑座150平台,与地面接触;此时,在自行车210的重力与人的拉力共同助力作用下,自行车210前轮带动车轮支架座200竖直下降至支撑座150平台,打开车轮锁180开关,释放自行车210前轮,即可取出自行车210,完成取车。
具体实施例二。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150设置有不少于12组的竖向导柱,两根相邻竖向导柱为一组,如图1所示,将滑块设置于两个竖向导柱中,可以保证滑块160运动的平稳性。
作为优选,所述车轮支架座200与不限于2组所述滑块160连接,如图2所示,采用不限于2组滑块160来连接车轮支架座200,可保证车轮支架座200完全与滑块160固定,避免车轮支架座20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锁扣不限于2个,如图2所示,确保锁扣头1901与锁扣座1902完全扣紧,防止出现一旦一个锁扣损坏,车轮支架座无200法实现与支撑座150锁死的情况发生。
具体实施例三。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地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在小区、街道、大型商场内部、交通线路等公共场所实施本实用新型时,作为优选,立柱100由现有柱状公共结构替代。
更为优选,立柱100由包括但不限于电线杆、路灯杆、交通信号灯支撑杆、摄像头安装柱中的一种替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包括立柱(100)、支撑座(150)、车轮支架座(200)、弹簧(170)、锁扣、车轮锁(180),其特征在于:
支撑座(150)的下端设置有外凸的支撑环台;支撑座(150)开设有竖向导柱;
立柱(100)竖直设置;支撑座(150)共轴地套设于立柱(100)上,且支撑座(150)相对立柱(100)周向活动;
车轮支架座(200)包括车轮架底座、侧围栏;侧围栏固设于车轮架底座之上,共同围成了一个容留自行车(210)前车轮的容腔;车轮支架座(200)套设于竖向导柱上,车轮支架座(200)可沿竖向导柱相对支撑座(150)作上下自由移动;
车轮支架座(200)通过锁扣实现与支撑座(150)的扣紧与松脱;
弹簧(170)竖直布置,其上端与支撑座(150)的上端固接,下端与车轮支架座(200)的上端固接;初始状态下,弹簧(170)的弹性回复力将车轮支架座(200)拉离支撑环台至一定高度;
车轮锁(180)固设于车轮支架座(200)上,用于实现自行车前轮的锁定与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轮支架座(200)套设于一对相邻的竖向导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扣包括锁扣座(1901)和与之配合使用的锁扣头(1902),其中:锁扣头(1902)固定于车轮支架座(200)下方,锁扣座(1901)固定于支撑座(150)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现有甲壳虫反弹器式锁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车轮锁(180)可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扫码、蓝牙、射频技术实现开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170)共轴地套设于竖向导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轮(140);万向轮(140)固定于支撑座(150)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环台的下表面与地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立柱(100)由现有柱状公共结构替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共享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立柱(100)由包括但不限于电线杆、路灯杆、交通信号灯支撑杆、摄像头安装柱中的一种替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