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6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目前,越来越多的车型都会配备全景天窗。

一般地,全景天窗由天窗总成和顶盖构成,天窗总成包括前玻璃、后玻璃和安装支架,其中前玻璃位于车头端,后玻璃位于车尾端,安装支架固定在顶盖上,顶盖中部敞口设置从而形成天窗,前、后玻璃前后并排设置并与顶盖接触以将天窗封闭,同时前、后玻璃分别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前玻璃可在安装支架上向后滑动;前玻璃的四边沿以及后玻璃与顶盖对应的三边沿均设有密封条,前、后玻璃之间的前玻璃上的密封条与后玻璃紧贴以实现前、后玻璃之间的密封,前、后玻璃的另外三条密封条分别与对应的顶盖钣金翻边紧贴以实现前、后玻璃与顶盖之间的密封。天窗总成各组件统一在车间预制,并预先将密封条预制在前后玻璃的各边沿,然后再进行装配,装配时先将前玻璃和后玻璃分别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然后再将安装支架固定在顶盖上,现有的装配方法是依靠工人观察,在装配时密封条处于干涉状态,装配间隙无法直接可视化,工人装配时无法准确把握每条装配间隙的大小,致使前后玻璃之间以及前后玻璃与顶盖之间的装配间隙不一致,使得一些装配间隙过小,从而导致密封条处于非正常压缩状态,长期使用后密封圈会老化变形,无法达到密封效果;而另一些装配间隙过大,从而导致密封条无法达到密封状态的压缩量,使得密封处达不到密封效果。

所以怎样调整装配间隙的一致性,保证前、后玻璃之间以及前后玻璃与对应顶盖之间的密封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该装配结构能有效保证装配间隙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前、后玻璃之间以及前后玻璃与对应顶盖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包括天窗总成和顶盖,顶盖中部敞口设置从而形成天窗,所述天窗总成包括前玻璃、后玻璃和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固定在顶盖上,前、后玻璃前后并排设置并与顶盖接触以将天窗封闭,同时前、后玻璃分别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前玻璃可在安装支架上向后滑动;前玻璃的四边沿以及后玻璃与顶盖对应的三边沿均设有密封条,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以及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分别设有间隙调节板,其中位于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的间隙调节板两侧分别与密封条和后玻璃紧贴,用于调整前后玻璃之间的装配间隙,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的间隙调节板两侧分别与密封条和对应的顶盖钣金翻边紧贴,用于调整前后玻璃与顶盖之间的装配间隙。

进一步地,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设有两个间隙调节板,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设有两个间隙调节板。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调节板包括手持块和插片,所述插片固定在手持块上并凸出手持块一定长度,便于插入装配间隙内,且插片的厚度与待调节的装配间隙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块为矩形块,插片垂直固定在手持块一端面并与手持块形成t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后玻璃之间以及前后玻璃与对应的顶盖之间的装配间隙内设置间隙调节板,使得所有的装配间隙的大小一致,从而避免密封条处于非正常的压缩状态或无法达到密封效果,进而保证了天窗总成的前后玻璃之间以及天窗总成与顶盖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间隙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玻璃;2-后玻璃;3-顶盖;4-间隙调节板;41-插片;42-手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包括天窗总成和顶盖3,顶盖3中部敞口设置从而形成天窗,所述天窗总成包括前玻璃1、后玻璃2和安装支架(图中未示出),安装支架固定在顶盖3上,前玻璃1和后玻璃2前后并排设置并与顶盖3接触以将天窗封闭,同时前玻璃1和后玻璃2分别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前玻璃1可在安装支架上向后滑动;前玻璃1的四边沿以及后玻璃2与顶盖3对应的三边沿均设有密封条,前玻璃1和后玻璃2之间以及前玻璃1和后玻璃2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3之间分别设有间隙调节板4,其中位于前玻璃1和后玻璃2之间的间隙调节板4两侧分别与密封条和后玻璃2紧贴,用于调整前玻璃1和后玻璃2之间的装配间隙,前玻璃1和后玻璃2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3之间的间隙调节板4两侧分别与密封条和对应的顶盖3钣金翻边紧贴,用于调整前玻璃1和后玻璃2与顶盖3之间的装配间隙。

在装配天窗总成时,先将前后玻璃分别与安装支架固定,然后将天窗总成的安装支架固定在顶盖上,再将固定前后玻璃的螺栓拧松,使得前后玻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向四周移动,然后将间隙调节板插入装配间隙中,并使间隙调节板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两部件紧贴,如此完成所有间隙调节板的放置,再次拧紧螺栓,然后再将间隙调节板取出,此时密封条发生变形便于对应的组件抵接,从而实现密封。这样,前后玻璃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的装配间隙一致,保证了每条密封条都处于正常压缩状态,即既不会因过渡压缩而老化,也不会因压缩不够导致密封效果不好。

具体实施时,前玻璃1和后玻璃2之间设有两个间隙调节板4,前玻璃1和后玻璃的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3之间设有两个间隙调节板4。

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保证所有装配间隙的一致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

具体实施时,所述间隙调节板4包括手持块42和插片41,所述插片41固定在手持块42上并凸出手持块一定长度,便于插入装配间隙内,且插片的厚度与待调节的装配间隙对应。

设置手持块便于将间隙调节板插入装配间隙内,同时也便于将间隙调节板从装配间隙内取出,所以手持块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拿捏的功能即可。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所述手持块42为矩形块,插片41垂直固定在手持块一端面并与手持块42形成t形结构。

这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手持块具有一定的厚度,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一般地,密封条与对应顶盖之间的理论间隙和前玻璃密封条与后玻璃之间的理论间隙均为3.4mm,密封条采用的是附有泡管的密封条,而密封条泡管厚度为1mm,剩余间隙2.4mm,考虑制造公差、车身精度等问题,可将间隙调节板的插片的设计为2mm厚,这样插拔力不会太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技术特征:

1.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包括天窗总成和顶盖,顶盖中部敞口设置从而形成天窗,所述天窗总成包括前玻璃、后玻璃和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固定在顶盖上,前、后玻璃前后并排设置并与顶盖接触以将天窗封闭,同时前、后玻璃分别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前玻璃可在安装支架上向后滑动;前玻璃的四边沿以及后玻璃与顶盖对应的三边沿均设有密封条,其特征在于,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以及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分别设有间隙调节板,其中位于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的间隙调节板两侧分别与密封条和后玻璃紧贴,用于调整前后玻璃之间的装配间隙,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的间隙调节板两侧分别与密封条和对应的顶盖钣金翻边紧贴,用于调整前后玻璃与顶盖之间的装配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设有两个间隙调节板,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设有两个间隙调节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节板包括手持块和插片,所述插片固定在手持块上并凸出手持块一定长度,便于插入装配间隙内,且插片的厚度与待调节的装配间隙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块为矩形块,插片垂直固定在手持块一端面并与手持块形成t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调节天窗总成装配间隙的装配结构,包括天窗总成和顶盖,天窗总成包括前玻璃、后玻璃和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固定在顶盖上,前、后玻璃前后并排设置以将天窗封闭,前、后玻璃分别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前玻璃的四边沿以及后玻璃与顶盖对应的三边沿均设有密封条,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以及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分别设有间隙调节板,位于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的间隙调节板两侧分别与密封条和后玻璃紧贴,前后玻璃另外三边和对应的顶盖之间的间隙调节板两侧分别与密封条和对应的顶盖钣金翻边紧贴。该装配结构可以有效保证装配间隙的一致性,从而保证前、后玻璃之间以及前后玻璃与对应顶盖之间的密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清;刘于;李叶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2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