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用肢体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
背景技术:
临床科室是医院的主体,它直接担负着对病人的收治、诊断、治疗等任务;临床人员包括直接参与治疗、护理病人的医生、护士;医技科室即过去所说的“非临床”科室,它也有医生和护士,但是不直接参与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只是为临床诊断、治疗直接提供服务,在对临床患者的肢体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支架辅助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
目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护理时,大都采用一种特定结构的物体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这样不仅不便于护理时使用,且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支撑的位置,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而且现有的支架每次使用时都要重新安装,使用完毕后再取下,影响护理效率,且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包括卡座和支撑架,所述卡座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所述卡座下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板,所述卡座的侧面开设有插孔,所述卡座的侧面卡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侧面的底端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部套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旋转板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插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卡接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支撑板。
可选的,所述升降杆的侧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杆的侧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贯穿所述支撑杆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孔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弧形支撑板和支撑架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卡紧螺栓,所述卡紧螺栓贯穿所述支撑架侧面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支撑板侧面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插孔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插孔以环行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卡座的侧面,所述插杆贯穿所述旋转板的一端与所述插孔插接。
可选的,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弧形支撑板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弧形支撑板均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通过卡座、螺纹杆、卡紧板、升降杆、滑槽和弧形支撑板的设置,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时,可以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卡紧板将卡座卡紧在病床上,患者的肢体可以放置在弧形支撑板上,升降杆能便于医护人员调节患者肢体的支撑高度,弧形支撑板能在滑槽内滑动,便于对患者肢体的不同部位支撑,防止挤压到创口,既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又保证了患者的舒适。
2、该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通过插孔、旋转板、插杆和拉伸弹簧的设置,插杆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与插孔插接,对旋转板的位置起到了固定作用,当医护人员不使用该支架时,可以将支撑架转动至另一边,将插杆从插孔拉出,旋转板便能在卡座侧面转动,能让医护人员将支撑架旋转至病床下方,不用每次使用时再进行安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座;2、支撑架;3、螺纹杆;4、卡紧板;5、插孔;6、旋转板;7、插杆;8、拉伸弹簧;9、支撑杆;10、升降杆;11、滑槽;12、弧形支撑板;13、定位孔;14、定位螺栓;15、卡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包括卡座1和支撑架2,卡座1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螺纹杆3贯穿卡座1下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板4,卡座1的侧面开设有插孔5,卡座1的侧面卡接有旋转板6,旋转板6侧面的底端插接有插杆7,插杆7的外部套接有拉伸弹簧8;
通过插孔5、旋转板6、插杆7和拉伸弹簧8的设置,插杆7在拉伸弹簧8的作用下与插孔5插接,对旋转板6的位置起到了固定作用,当医护人员不使用该支架时,可以将支撑架2转动至另一边,将插杆7从插孔5拉出,旋转板6便能在卡座1侧面转动,能让医护人员将支撑架2旋转至病床下方,不用每次使用时再进行安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方便;
旋转板6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顶端插接有升降杆10,升降杆10的顶端卡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上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支撑板12;
通过卡座1、螺纹杆3、卡紧板4、升降杆10、滑槽11和弧形支撑板12的设置,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时,可以通过转动螺纹杆3使卡紧板4将卡座1卡紧在病床上,患者的肢体可以放置在弧形支撑板12上,升降杆10能便于医护人员调节患者肢体的支撑高度,弧形支撑板12能在滑槽11内滑动,便于对患者肢体的不同部位支撑,防止挤压到创口,既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又保证了患者的舒适;
升降杆10的侧面开设有定位孔13,支撑杆9的侧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14,定位螺栓14贯穿支撑杆9侧面的一端与定位孔13螺纹连接,对升降杆10起到了固定作用,弧形支撑板12和支撑架2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支撑架2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卡紧螺栓15,卡紧螺栓15贯穿支撑架2侧面螺纹孔的一端与弧形支撑板12侧面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能将弧形支撑板12在滑槽11内的位置进行固定,插孔5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插孔5以环行阵列的形式设置在卡座1的侧面,插杆7贯穿旋转板6的一端与插孔5插接,拉伸弹簧8的一端与旋转板6固定连接,拉伸弹簧8的另一端与插杆5固定连接,弧形支撑板1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弧形支撑板12均滑动连接在滑槽11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1、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时,可以通过转动螺纹杆3使卡紧板4将卡座1卡紧在病床上,患者的肢体可以放置在弧形支撑板12上,升降杆10能便于医护人员调节患者肢体的支撑高度,定位螺栓14与定位孔13螺纹连接,能将支撑杆10的高度进行固定;
2、弧形支撑板12能在滑槽11内滑动,卡紧螺栓15与弧形支撑板12侧面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能便于对患者肢体的不同部位支撑,防止挤压到创口,既便于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又保证了患者的舒适;
3、插杆7在拉伸弹簧8的作用下与插孔5插接,对旋转板6的位置起到了固定作用;
4、当医护人员不使用该支架时,可以将支撑架2转动至另一边,将插杆7从插孔5拉出,旋转板6便能在卡座1侧面转动,能让医护人员将支撑架2旋转至病床下方,不用每次使用时再进行安装,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包括卡座(1)和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1)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贯穿所述卡座(1)下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板(4),所述卡座(1)的侧面开设有插孔(5),所述卡座(1)的侧面卡接有旋转板(6),所述旋转板(6)侧面的底端插接有插杆(7),所述插杆(7)的外部套接有拉伸弹簧(8),所述旋转板(6)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顶端插接有升降杆(10),所述升降杆(10)的顶端卡接有所述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表面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弧形支撑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10)的侧面开设有定位孔(13),所述支撑杆(9)的侧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14),所述定位螺栓(14)贯穿所述支撑杆(9)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孔(1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板(12)和支撑架(2)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架(2)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卡紧螺栓(15),所述卡紧螺栓(15)贯穿所述支撑架(2)侧面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支撑板(12)侧面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5)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插孔(5)以环行阵列的形式设置在所述卡座(1)的侧面,所述插杆(7)贯穿所述旋转板(6)的一端与所述插孔(5)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簧(8)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6)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插杆(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临床护理可调式肢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支撑板(12)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弧形支撑板(12)均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11)的内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