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6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维持俯卧位辅助工具有俯卧床、俯卧枕、俯卧桌、面部海绵托架以及俯卧位胸垫。当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填充术后,必须采取俯卧位体位取得视网膜修复,俯卧位分卧姿和坐姿两种,长久被迫卧姿可使病人头、胸、腹及四肢等部位受压,产生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消化道不适、肢体麻木、皮肤压力伤等,因此在护理上采取坐姿和卧姿交替进行的体位。

当患者处于坐姿时,可能借助现有的俯卧枕和俯卧位胸垫,但很难满足舒适度的要求,且易造成脊柱过度受压,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等影响,患者无法维持手术后所需的面朝下体位的时间要求。出院后1-3个月内患者仍需要保持该体位巩固手术效果,需要家用型的辅助体位工具,为了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提高病房和居家空间利用率、亟待创造一种方便易携带的辅助工具以满足患者手术后的身心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面朝下体位的时间,巩固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特殊体位的依从性,防止疾病复发。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包括桌面和支撑架;所述桌面一端面活动连接于支撑架一侧;所述桌面上开设有面部放置孔。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上端和第二支撑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伸缩卡槽;所述伸缩卡槽内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上设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伸缩卡槽位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所述锁紧螺栓在伸缩卡槽内滑动,根据床尾栏杆的厚度调节其与第一支撑管的夹距,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配合将锁紧螺栓固定在第二支撑管上合适的位置。所述伸缩卡槽的长度为18cm,伸缩卡槽前端到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连接处的距离为1cm。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管上开设有高度调节卡孔;所述桌面端面凸出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高度调节卡孔配合将桌面与第一支撑管固定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桌面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杆和第二支撑斜杆,所述第一支撑斜杆下端与第一支撑管铰接,上端接触桌面底面;所述第二支撑斜杆一端与第一支撑管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斜杆中部锁扣连接;所述锁扣包括锁扣固定件与锁扣活动件;所述锁扣活动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斜杆上;锁扣固定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斜杆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卡孔的个数为2-6个,所述锁扣活动件的个数为2-6个,所述卡接件卡接不同的高度调节卡孔调整桌面的高度,第二支撑斜杆上的锁扣固定件扣接相应的锁扣活动件,使第一支撑斜杆上端支撑桌面底面,桌面稳定放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卡孔的个数为3个,分别可调节桌面底部到第一支撑管下端的高度至55cm、71cm、77cm,所述锁扣活动件的个数为3个。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为两个,所述两支撑架的第一支撑管下端相连。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桌面内设置有海绵材质层,所述海绵材质层具有高蓬松度和高弹性,可有效避免眼睑及局部皮肤因受压而加重水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面朝下体位的时间,巩固了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特殊体位的依从性,防止疾病复发。

2、在现有辅助工具之上,本装置结构简单稳固,具有调整功能,适合各种脸型、身高的人群使用,成本低廉,占地位置小,方便携带,可以满足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在家维持特殊体位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紧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桌面-1、第二支撑斜杆-2、锁扣活动件-3、第一支撑斜杆-4、支撑架-5、第一螺母-6、伸缩卡槽-7、锁紧螺栓-8、高度调节卡孔-9、面部放置孔-10、第二螺母-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包括桌面1和支撑架5;所述桌面1一端面活动连接于支撑架5一侧;所述桌面1上开设有面部放置孔1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上端和第二支撑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伸缩卡槽7;所述伸缩卡槽7内设置有锁紧螺栓8;所述锁紧螺栓8上设有第一螺母6和第二螺母11;所述伸缩卡槽7位于第一螺母6和第二螺母11之间;所述锁紧螺栓8在伸缩卡槽7内滑动,根据床尾栏杆的厚度调节其与第一支撑管的夹距,通过第一螺母6和第二螺母11配合将锁紧螺栓8固定在第二支撑管上合适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管上开设有高度调节卡孔9;所述桌面1端面凸出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高度调节卡孔9配合将桌面1与第一支撑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桌面1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杆4和第二支撑斜杆2,所述第一支撑斜杆4下端与第一支撑管铰接,上端接触桌面1底面;所述第二支撑斜杆2一端与第一支撑管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斜杆4中部锁扣连接;所述锁扣包括锁扣固定件与锁扣活动件3;所述锁扣活动件3设置于第一支撑斜杆4上;锁扣固定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斜杆2上。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卡孔9的个数为2-6个,所述锁扣活动件3的个数为2-6个,所述卡接件卡接不同的高度调节卡孔9调整桌面的高度,第二支撑斜杆2上的锁扣固定件扣接相应的锁扣活动件3,使第一支撑斜杆4上端支撑桌面1底面,桌面1稳定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卡孔9的个数为3个,分别可调节桌面1底部到第一支撑管下端的高度至55cm、71cm、77cm;所述锁扣活动件3的个数为3个。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5为两个,所述两支撑架5的第一支撑管下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桌面1内设置有海绵材质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将支撑架5挂在床尾或栏杆上,根据床尾栏杆的厚度调节锁紧螺栓8与第一支撑管的夹距,通过第一螺母6和第二螺母11配合将锁紧螺栓8固定在伸缩卡槽7内合适的位置,接着根据患者的不同身高和需求将桌面1端面上的卡接件卡接在合适的高度调节卡孔9中,第二支撑斜杆2上的锁扣固定件扣接第一支撑斜杆4上相应的锁扣活动件3,使第一支撑斜杆4上端支撑桌面1底面,使桌面1稳定放置,患者头面部置于桌面1的面部放置孔10中,眼、口、鼻悬空,双手前臂可置于桌面1两端。使用完毕后,分离卡接件和高度调节卡孔9,取下桌面1,分离锁扣固定件与锁扣活动件3,将本装置收纳至合适位置。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桌面(1)和支撑架(5);所述桌面(1)一端面活动连接于支撑架(5)一侧;所述桌面(1)上开设有面部放置孔(10);所述支撑架(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上端和第二支撑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伸缩卡槽(7);所述伸缩卡槽(7)内竖直设置有锁紧螺栓(8);所述锁紧螺栓(8)上设有第一螺母(6)和第二螺母(11);所述伸缩卡槽(7)位于第一螺母(6)和第二螺母(11)之间;所述锁紧螺栓(8)在伸缩卡槽(7)内滑动,根据床尾栏杆的厚度调节其与第一支撑管的夹距,通过第一螺母(6)和第二螺母(11)配合将锁紧螺栓(8)固定在第二支撑管上合适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管上开设有高度调节卡孔(9);所述桌面(1)端面凸出设置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高度调节卡孔(9)配合将桌面(1)与第一支撑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1)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斜杆(4)和第二支撑斜杆(2),所述第一支撑斜杆(4)下端与第一支撑管铰接,上端接触桌面(1)底面;所述第二支撑斜杆(2)一端与第一支撑管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斜杆(4)中部锁扣连接;所述锁扣包括锁扣固定件与锁扣活动件(3);所述锁扣活动件(3)设置于第一支撑斜杆(4)上;锁扣固定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斜杆(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卡孔(9)的个数为2-6个,所述锁扣活动件(3)的个数为2-6个,所述卡接件卡接不同的高度调节卡孔(9)调整桌面的高度,第二支撑斜杆(2)上的锁扣固定件扣接相应的锁扣活动件(3),使第一支撑斜杆(4)上端支撑桌面(1)底面,桌面(1)稳定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卡孔(9)的个数为3个;所述锁扣活动件(3)的个数为3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为两个,所述两支撑架(5)的第一支撑管下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1)内设置有海绵材质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眼科辅助体位折叠桌,包括桌面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倒U型;所述桌面一端面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U型一侧;所述桌面上开设有面部放置孔。本装置有助于维持患者术后面朝下体位的时间,巩固了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特殊体位的依从性,防止疾病复发。且在现有辅助工具之上,本装置结构简单稳固,适合各种脸型的人群使用,成本低廉,占地位置小,方便携带,可以满足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在家维持特殊体位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黄琼;占梦琪;陈黄子骞;陈志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6.29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003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