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K镜面不锈钢容器生产用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6


一种8k镜面不锈钢容器生产用抛光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不锈钢加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8k镜面不锈钢容器生产用抛光机。


背景技术:

2.不锈钢容器的精细打磨通过抛光机进行打磨,抛光机是一种电动工具,抛光机由底座、抛盘、抛光织物、抛光罩及盖等基本元件组成,电动机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抛光盘用的锥套通过螺钉与电动机轴相连,抛光织物通过套圈紧固在抛光盘上,电动机通过底座上的开关接通电源起动后,便可用手对试样施加压力在转动的抛光盘上进行抛光,抛光过程中加入的抛光液可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塑料盘中的排水管流入置于抛光机旁的方盘内,抛光罩及盖可防止灰土及其他杂物在机器不使用时落在抛光织物上而影响使用效果,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抛光机在进行抛光不锈钢容器时,抛光剂都是通过预先涂抹,抛光剂的涂抹不均匀,导致抛光的均匀度不够,抛光的效果较差;
4.2、现有的抛光机在抛光不锈钢容器后需要将不锈钢容器进行清洗,没有兼具不锈钢容器的清洗功能。
5.因此,现有的抛光机,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8k镜面不锈钢容器生产用抛光机,通过设置底座、钩柱、抛光棉层、驱动电机和支柱,解决了现有的抛光机抛光的均匀度不够导致抛光的效果较差和没有兼具不锈钢容器清洗功能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8k镜面不锈钢容器生产用抛光机,包括底座、钩柱、抛光棉层、驱动电机和支柱,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央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环形阵列设置有钩柱,所述底座顶部中央的上方设置有抛光棉层,所述抛光棉层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顶部的后侧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有输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将本实用新型支撑在地面上,通过底座将钩柱限制在其中,通过钩柱限制不锈钢容器,通过抛光棉层和驱动电机的配合,将底座上钩柱限制的不锈钢容器进行抛光,通过支柱将清洗抛光后的不锈钢容器用水的输送管固定在底座上。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皆开设有升孔,所述升孔内皆套设有升柱,所述底座前侧上部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底座上容腔的底部中央开设有顶腔,所述底座两侧的底部皆开设有第一输气孔,所述第一输气孔内皆套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孔皆与其对应的升孔连通,底座通过其上的升孔内套接的升柱在第一输气管中输送的空气的驱动下,将撑板进行抬升。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前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输气孔,所述第二输气孔与顶腔连通,所述第二输气孔内套接固定有第二输气管,所述顶腔底部的底座上固定有底封块,底座通过其上的第二输气孔内套接的第二输气管将驱动顶柱的气体输送到顶腔中。
11.进一步地,所述钩柱的底部皆固定有配合板,所述配合板的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与底座上容腔的底部固定,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央开设有顶口,所述顶口内套设有顶柱,所述顶柱的底部套设在底座上的顶腔内,钩柱将需要进行抛光的不锈钢容器卡定在底座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棉层的内部套接固定有分散棉,所述分散棉的顶部中央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接固定有插柱,所述抛光棉层的顶部设置有顶盘,所述顶盘的顶部中央开设有顶开口,所述顶开口前侧的顶盘上开设有输送口,抛光棉层通过分散棉将顶盘上的输送口输送的抛光剂均匀分散到抛光棉层上。
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有撑板,所述撑板的底部两侧固定在底座上的两个升柱顶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周侧的上部与撑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底侧固定在插柱的顶部,所述驱动轴周侧的底部与抛光棉层上方顶盘上的顶开口转动套接,所述驱动轴两侧的撑板下方皆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部皆固定在驱动轴周侧的底部与抛光棉层上方顶盘上方,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通过其上的驱动轴传动驱动抛光棉层转动将不锈钢容器进行抛光。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抛光棉层,解决了现有的抛光机抛光的均匀度不够导致抛光的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抛光棉层上顶盘上开设的输送口将抛光剂输送到分散棉上,通过分散棉进行均匀分散到抛光棉层表面,使抛光棉层在抛光时抛光剂均匀抛光,使抛光的效果更加均匀,抛光出的不锈钢表面更加光滑。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钩柱、抛光棉层、驱动电机和支柱,解决了现有的抛光机没有兼具不锈钢容器清洗功能的问题,通过底座将支柱固定在底座上,通过支柱将输水管固定在底座上方,在抛光后,输水管将清洗用水输送到容腔中通过钩柱限制的不锈钢容器上,将抛光后的不锈钢容器在驱动电机驱动的抛光棉层转动下进行清洗。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钩柱结构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抛光棉层结构立体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结构立体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柱结构立体图。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6.100、底座;101、容腔;102、升孔;103、升柱;104、顶腔;105、第一输气孔;106、第一输气管;107、底封块;108、第二输气孔;109、第二输气管;110、出水孔;200、钩柱;201、顶口;202、配合板;203、底板;204、顶柱;300、抛光棉层;301、分散棉;302、插孔;303、插柱;304、顶盘;305、顶开口;306、输送口;400、驱动电机;401、撑板;402、驱动轴;403、连接柱;500、支柱;501、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请参阅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8k镜面不锈钢容器生产用抛光机,包括底座100、钩柱200、抛光棉层300、驱动电机400和支柱500,底座100顶部的中央开设有容腔101,底座100将本实用新型支撑在地面上,容腔101将钩柱200容承在底座100上,容腔101内环形阵列设置有钩柱200,多个钩柱200通过固定在底板203上进行配合,将需要进行抛光的不锈钢容器容承在其中,底座100顶部中央的上方设置有抛光棉层300,抛光棉层300在驱动电机400的驱动下,将钩柱200上卡定的不锈钢容器进行抛光,抛光棉层300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400,驱动电机400驱动抛光棉层300的转动,底座100顶部的后侧固定有支柱500,支柱500将输水管501支撑在底座100上,支柱500的顶部固定有输水管501,输水管501将清洗不锈钢容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其上的抛光剂进行冲洗。
29.其中如图1、2所示,底座100顶部的两侧皆开设有升孔102,升孔102将升柱103套接在底座100上,升孔102内皆套设有升柱103,升柱103在第一输气孔105中的第一输气管106中输送的空气的驱动下将撑板401进行抬升,底座100前侧上部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孔110,出水孔110将输水管501中输送进容腔101中清洗抛光机的水输送出底座100,底座100上容腔101的底部中央开设有顶腔104,顶腔104将顶柱204的底部套接在底座100中,底座100两侧的底部皆开设有第一输气孔105,第一输气孔105将第一输气管106套接在底座100两侧,第一输气孔105内皆套接有第一输气管106,第一输气管106中输送的空气驱动升柱103抬升将撑板401进行抬升,第一输气孔105皆与其对应的升孔102连通,底座100通过其上的升孔102内套接的升柱103在第一输气管106中输送的空气的驱动下,将撑板401进行抬升。
30.其中如图1、2所示,底座100前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输气孔108,第二输气孔108将第二输气管109套接在底座100上,第二输气孔108与顶腔104连通,第二输气孔108内套接固定有第二输气管109,第二输气管109将抬升顶柱204的气体输送到顶腔104中,顶腔104底部的底座100上固定有底封块107,底封块107将顶腔104的底部封闭,底座100通过其上的第二输气孔108内套接的第二输气管109将驱动顶柱204的气体输送到顶腔104中。
31.其中如图1、3所示,钩柱200的底部皆固定有配合板202,配合板202将钩柱200与底板203连接,配合板202的底部固定有底板203,底板203将钩柱200与底座100上容腔101的底部固定,底板203的底部与底座100上容腔101的底部固定,底板203的顶部中央开设有顶口201,顶口201将顶柱204套设在底板203上,顶口201内套设有顶柱204,顶柱204在底座100中的不锈钢容器抛光后将其顶出钩柱200的限制,顶柱204的底部套设在底座100上的顶腔104内,顶柱204通过第二输气管109中输送进顶腔104中的空气的驱动下,在底座100中的不锈
钢容器抛光后将其顶出钩柱200的限制,钩柱200将需要进行抛光的不锈钢限制在底座100上的容腔101中。
32.其中如图1、4所示,抛光棉层300的内部套接固定有分散棉301,分散棉301将输送口306输送的抛光剂均匀输送到抛光棉层300上,分散棉301的顶部中央开设有插孔302,插孔302将插柱303套接固定在分散棉301中,插孔302内插接固定有插柱303,插柱303通过驱动电机400产生的动力驱动抛光棉层300,抛光棉层300的顶部设置有顶盘304,顶盘304通过其上的顶开口305套接驱动轴402底部,顶盘304的顶部中央开设有顶开口305,顶开口305套接驱动轴402底部,顶开口305前侧的顶盘304上开设有输送口306,输送口306将抛光不锈钢容器的抛光剂输送到分散棉301中,抛光棉层300通过顶盘304上的输送口306将抛光剂输送到分散棉301进行分散,在分散棉301的分散下,将抛光剂均匀输送到抛光棉层300的表面。
33.其中如图1、5所示,驱动电机400的底部固定有撑板401,撑板401在升柱103的驱动下,将驱动电机400和抛光棉层300上的结构升高和下降,撑板401的底部两侧固定在底座100上的两个升柱103顶部,撑板401通过升柱103的驱动提升或下降,驱动电机400的输出端固定有驱动轴402,驱动轴402将驱动电机400上产生的动力输送到插柱303上,驱动抛光棉层300转动,将底座100上容腔101中通过钩柱200限制的不锈钢容器进行抛光,驱动轴402周侧的上部与撑板401转动连接,驱动轴402的底侧固定在插柱303的顶部,驱动轴402周侧的底部与抛光棉层300上方顶盘304上的顶开口305转动套接,驱动轴402两侧的撑板401下方皆固定有连接柱403,连接柱403将撑板401和顶盘304固定,使撑板401和顶盘304不发生相对运动,连接柱403的底部皆固定在驱动轴402周侧的底部与抛光棉层300上方顶盘304上方,驱动电机400产生的动力通过其上的驱动轴402传动到抛光棉层300上的插柱303上,通过插柱303使抛光棉层300转动。
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948373.html

最新回复(0)